點開華農“助農”直播賬號的櫥窗,里面有恩施小土豆、黃桃、跑步雞、恩施手工洋芋粑粑等69件商品,由大學生們親自當模特,為每個產品拍攝了宣傳圖。 在第一次直播前,團隊成員曬了一下自己的“小”目標:想要打造湖北的“東方甄選”,做一個有文化涵養(yǎng)的、有農業(yè)科普的、有大學生特色的直播間。一個月后,大家感覺達到這個目標還有困難,需要一個漫長的積累過程?!白铋_始我們直播間穩(wěn)定的流量可能只有十幾二十個,到后面我們發(fā)現能夠到五十六十,快離開的時候,我們能夠把流量控制在七八十。曲線是在增長的,所以大家越播越起勁兒,越有熱情來做這件事情?!笔裾f。 三天賣空一座果園 7月15日,華中農業(yè)大學“助農”直播團隊一行12人來到湖北省建始縣鄴州鎮(zhèn)羅家壩村。第二天就開始了首場直播帶貨,地點就選在“六月雪”梨園。梨園是當地農民潘賢成老人家經營的,老潘一家?guī)资耆淖聊ダ孀拥姆N植技術,是當地有名的果農。他長期向華中農業(yè)大學專家們請教,將果園建成大學對口技術實踐基地,精心打理之下他們家的梨也打造成為當地獨一份兒的“六月雪”品牌,個大飽滿、香甜多汁,一件80到100元,比普通梨貴一兩倍。 第一次全員上陣,直播團隊12人分成直播、運營、視頻三個小組,在梨園里邊走邊直播,每個主播對著鏡頭,一邊介紹梨子的歷史文化,一邊現場展示梨子的品相。一人高的梨樹碩果累累,藍天青山映襯下,畫面效果超棒?!氨尘坝悬c像假的”,“尤其一位男主播,發(fā)揮得非常好,又活潑,又幽默,噌噌往上吸流”,石玉現在講起來都有些得意,“直播間里一下子就涌進了98個人,這在新手直播里已經算很多人了,很多專業(yè)的直播間,一直在線的人數可能也只有十幾二十人?!? 3個小時的直播,成交量也讓他們受到鼓舞,十幾單的訂貨,總額超過1000元。更大的鼓舞在后面,整個梨園幾十萬斤的梨子,三天賣空?!拔覀兤鋵崕退麄冑u得不是特別多,但想到這么好的成績里也有我們的功勞,真有旗開得勝的感覺?!? 沒有直播,農產品滯銷令老農束手無策 山連著山,路繞著村。羅家壩村是一個鄉(xiāng)村振興示范點的小山村,也有著山村的普遍困境,村里人少,種地賣貨幾乎都靠老年人,碰到農產品滯銷經常束手無策。 建始縣山村最多種的是土豆,一年收獲下來,如果沒有精力挑到集市去賣,只能擱在家里喂豬。團隊成員姜梓謙說,有次去一位老農家收土豆,土豆賣相特別好,但老人忙于農活,沒力氣再挑到街上去賣,大量土豆堆在家里。 賣“六月雪”是錦上添花,賣富硒土豆就是雪中送炭了。直播團隊很快開始了賣恩施富硒土豆的帶貨歷程。他們先從農民手中現金收購這些土豆,再包裝推銷,想好賣點,拍好廣告,編撰好主打話術,整理好腳本,用完全網絡的方式帶貨,銷售后的利潤再返還給農民。 石玉算了一筆賬,當地的土豆只能賣到1.3元左右1斤,而直播中他們主打“富硒”的賣點,可以賣到19.9元/5斤,除開物流和人力成本5元,土豆價格差不多能夠賣到三四元一斤。好東西賣出好價錢,讓農民得到實惠,也推廣了恩施的富硒土豆,石玉說,“我們去了之后,讓他們最起碼多了一點現金。幾萬元的銷售額,分到各家各戶,切切實實為他們今年的夏天增加了千元收入?!? 留下一座“帶不走的直播間” 直播生活其實挺苦挺累。一個月,每天都要播,不能斷。經過幾次嘗試和調整,直播時間一般定在每天晚上的8時至11時,每次3個小時左右。為了每天的直播,石玉說,從早上9時就要開始準備,選品,進貨搬貨,拍預播引流視頻,提煉話術,準備腳本,再到直播后的復盤,每晚都忙到凌晨1時。加上今年天氣熱,男女生分住村里農戶家的兩間大通鋪,洗漱完后,常常要到凌晨兩三點。 和當地農民打交道,最大的分歧就是,“他們很多時候沒法理解大學生為什么這么大晚上還不睡覺。”石玉笑著說。 直播引起了村里一位大姐的好奇,她常常來到直播間,一面出鏡幫著帶貨,一面跟直播團隊交流,學習直播的流程、方法。大姐讀過書,識字,只是學歷不高,學起來并不費力?!拔覀兘趟麄冊趺凑f話,怎么注重儀態(tài),還有腳本、話術這些我們整理好的文本也都給到他們?!? 從一位大姐,到好幾位婦女,越來越多的當地人參與到直播當中來?!捌鋵嵵辈]有那么難,農村人并不閉塞保守,他們也看也玩短視頻,也有自己的號,直播無非在原來刷視頻的時間里,抽一段時間加一個直播,但這種‘帶不走的直播間’可能對他們的幫助更大。嘗試著去播,一定會有收入的,比什么都不做,肯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