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南獅時會配以大鑼、大鼓、大鈸。獅的舞動要配合音樂的節(jié)奏。舞南獅有時還會有一人扮作「大頭佛」,手執(zhí)葵扇帶領(lǐng)。 舞獅之前通常還會舉行「點睛」儀式。儀式由主禮嘉賓進行,把朱砂涂在獅的眼睛上,象征給予生命。 舞獅子:白居易《西涼傳》:假面胡人假獅子,刻木為頭絲作尾。金鍍眼睛銀貼齒,奮迅毛衣擺雙耳。如從流沙來萬里,紫髯深目兩胡兒。跳舞梁前來致辭,應(yīng)似涼州未陷日。安西都護進來時。舞獅起原一南北朝朝代,即佛教興起的時代。 南獅獅頭 南獅的獅頭一般上可分為鶴山裝獅和佛山裝獅。 佛山裝獅的獅頭較大而圓,額位寬而有勢,嘴較平闊; 而鶴山裝獅的獅頭較扁而長,嘴突出如鴨嘴狀,因此內(nèi)行人又稱之為“鴨嘴獅”。 傳統(tǒng)上,南獅獅頭造型上有“劉備獅”、“關(guān)羽獅”、“張飛獅”之分。三種獅頭,不單顏色,裝飾不同, 舞法亦根據(jù)三個古人的性格而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