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竹之圍、花窗之下,窈窕淑女飛針走線,綾羅綢緞上演繹自然之美……古典畫冊上的這種場景,竟活生生出現(xiàn)在今天的蓉城。傳承蜀繡的馮玉英不僅復(fù)活了快要失傳的民間技藝,還靠一根小小銀針讓蜀繡走出國門。
昨日下午,當(dāng)馮玉英在嫩黃色的披風(fēng)上繡下后一針,她拈著針滿意地笑了。今天,這件耗費了她兩個月心血的蜀繡披風(fēng)就將快遞到日本。
客廳作坊
在金泉街道迎賓路社區(qū),打聽蜀繡女,我們沒有絲毫困難就找到了馮玉英的家。暗紅色的金絲絨旗袍,盤起來的長發(fā),開門的馮玉英嫻靜地看著我們,目光如水。在她身后的墻上,一幅幅五彩斑斕的蜀繡撲進(jìn)了我們的眼睛。
43歲的馮玉英是這個城市里為數(shù)不多的、仍固守著傳統(tǒng)工藝的藝人之一。她20多平方米的客廳就是一個蜀繡小作坊。觸目處盡是五色蜀繡和翻飛的銀針。4個年輕女子正在繃架上埋頭刺繡,她們都是馮玉英的徒弟。
七彩絲線從纖纖玉指中拉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山水、花鳥世界。墨竹,色彩逼真,層次分明;錦鯉戲荷葉,錦鯉的鱗片閃著光芒,魚尾隨著河水在擺動,分明是活的嘛。
六歲繡女
話題當(dāng)然從馮玉英的蜀繡開始。“蜀繡又叫‘川繡’,和蜀錦一起被稱為‘蜀中之寶’,還是中國‘四大名繡’之一,有幾千年歷史了……”說蜀繡的時候,馮玉英的眉眼頓時生動起來,聲音也高了八度。在馮玉英的童年記憶里,村里的姑娘、大嫂都會蜀繡,家家戶戶都靠這個貼補(bǔ)家用,而她的母親就是當(dāng)?shù)剡h(yuǎn)近聞名的“蜀繡女”。
因為母親的緣故,馮玉英很小就熟悉繡花的要領(lǐng),6歲起,她就開始在母親忙不過來的時候幫忙了?!澳菚r蜀繡可比現(xiàn)在紅火,我們都是從各個廠家接單,繡制被面、枕套、衣、鞋和畫屏?!焙芸?,聰明、靈巧的馮玉英就學(xué)會母親的全套技藝,學(xué)會了100多種走線的方法。她的繡品針腳整齊,線片光亮,緊密柔和。年僅6歲的小玉英就被大伙兒稱為“小蜀繡女”。
開班傳藝
漸漸的,機(jī)制代替了傳統(tǒng)的手工技藝,原先善于蜀繡的人紛紛轉(zhuǎn)了行。因為缺乏銷路,馮玉英也不得不放棄了自己的手藝,做起了小買賣??墒菍κ窭C難以割舍的深情讓她悄悄保存了一批美麗的絲線?!拔医?jīng)常把當(dāng)時留的絲線拿出來看,十多年了,光澤度還是那么好?!瘪T玉英說,這些絲線就是她自己的孩子。
2003年,馮玉英無意中在電視上看到邛崍市一名從江浙一帶學(xué)會蘇繡的女子,回到家鄉(xiāng)傳授技術(shù),帶動大家增收的消息,她心中埋藏已久的蜀繡情結(jié)在這一刻冒了出來?!爱?d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