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池在使用過程中會產生一些生物雜質:水生物體(如藻類)及、微生物、天然有機化合物(如腐植酸)等。 據悉, 目前已知的在水中的有機物高達2221種,其中部分為致癌物質。水池長期不進行清洗將嚴重危害人們的健康,水池清洗可有效殺滅微生物,并可避免水質轉硬,降低疾病感染及結石發(fā)病率。
蓄水池是用人工材料修建、具有防滲作用的蓄水設施,是重要的雨水蓄積重要工程設施。目前淡水資源缺乏,水體污染和生態(tài)惡化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社會經濟發(fā)展,蓄水池作為一種成本低廉的節(jié)水系統(tǒng),有效地緩解了水資源短缺,解決了城市防洪和排水問題。
開敞式矩形蓄水池:這種形式的蓄水池依其用料不同可分為磚砌式、漿砌石式和混凝土式3種。其池體組成、附屬設施配置和墻體結構與圓形水池相同。它的結構特點是受力條件不如圓形的好,尤其拐角的地方是薄弱處,需做加固與防滲處,特別是要注意防止重量較大的側墻與相對單薄的池底之間產生不均勻沉陷而導致斷裂。
池體設計
池體由四部分構成:①池身。一般用磚、條石 、混凝土預制塊漿砌,水泥砂漿抹面而成。壁厚0.25m,襯砌材料為M7.5水泥砂漿,表層用M10水泥砂漿抹面,后加蓋,需配置沉沙池及引水溝。②泄水口。設置于池壁的正常蓄水位處。③池沿。全埋式蓄水池池沿應高于地面0.25m,以防池周泥土及污物流入池內,一般用磚、條石 、混凝土預制塊漿砌而成。④池底。池底一般采用鍋底形,C15混凝土嵌底,要求拌合均勻,澆筑用機械振搗,做到密實平整,厚度0.1~0.2m,表面用M10水泥砂漿抹面。在池底澆筑的同時應砌側墻基礎磚,以使側墻基礎與池底混凝土連接為一體。為便于水池清洗和維修,在底部設一根直徑0.1m的放空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