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泳(Electrophoresis)是指帶電荷的粒子或分子在電場中移動的現(xiàn)象稱為電泳。大分子的蛋白質,多肽,病毒粒子,甚至細胞或小分子的氨基酸,核苷等在電場中都可作定向泳動.1937年Tiselius成功地研制了界面電泳儀進行血清蛋白電泳,它是在一U型管的自由溶液中進行的,電泳后用光學系統(tǒng)使各種蛋白所形成折光率差別成為曲線圖象,將血清蛋白分為白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和γ-球蛋白五種,隨后,Wielamd 和Kanig 等于1948年采用濾紙條做載體,成功地進行了紙上電泳。從那時起,電泳技術逐漸被人們所接受并予以重視,繼而發(fā)展以濾紙,各種纖維素粉,淀粉凝膠,瓊脂和瓊脂糖凝膠,醋酸纖維素薄膜,聚丙烯酰胺凝膠等為載體,結合增染試劑如銀氨染色,考馬斯亮藍等大大提高和促進生物樣品著色與分辨能力,此外電泳分離和免疫反應相結合,使分辨率不斷朝著微量和超微量(1ng~0.001ng)水平發(fā)展,從而使電泳技術獲得迅速推廣和應用。在此主要介紹常用電泳的一般原理及其應用。
在外加直流電源的作用下,膠體微粒在分散介質里向陰極或陽極作定向移動,這種現(xiàn)象叫做電泳。利用電泳現(xiàn)象使物質分離,這種技術也叫做電泳。膠體有電泳現(xiàn)象,證明膠體的微粒帶有電荷。各種膠體微粒的本質不同,它們吸附的離子不同,所以帶有不同的電荷。
根據(jù)電泳涂裝的質量要求,構成其表面處理工序的主要有五個。脫脂除銹-水洗-表調-磷化-水洗。脫脂除銹是表面處理工藝中為重要的一道工序,不僅是因為該工序的處理成本是整個表面處理工藝中的工序,對整個涂裝成本的影響可謂舉足輕重,據(jù)有關用戶計算,脫脂除銹工序的處理成本約占整個表面處理成本1/2~1/3,占涂裝總成本1/6~1/4,同時,還由于脫脂除銹工序的處理質量得到了保證,后面幾道工序的處理質量就比較容易獲得保證。
電泳涂裝和其它涂裝方式一樣,在涂裝前涂件必須要進行表面處理,表面處理是涂裝前必須要進行的一項重要工作,不同的涂裝方法,不同的材質及其表面狀態(tài),所要求的表面處理工藝和方法均不盡相同,不僅不同的表面處理工藝和處理質量嚴重地影響涂裝質量,而且表面處理成本產(chǎn)生較大的影響,所以,我們在進行技術設計時,必須根據(jù)涂裝方法,涂件的材質及其表面狀態(tài),盡可能地選擇針對性強,處理效果好而且較低廉的表面處理工藝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