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木,俗稱水松、木栓、栓皮,是非常發(fā)達的樹種的外皮產物,莖和根加粗生長后的表面保護組織。古代埃及、希臘和羅馬用來制造漁網(wǎng)浮漂、鞋墊、瓶塞等。
生產軟木的主要樹種有木栓櫟、栓皮櫟。通常20年生或以上、胸徑大于20厘米的植株即可進行次采剝,所得的皮稱頭道皮或初生皮。以后每隔10~20年再采剝,所得的皮稱再生皮,皮厚在2厘米以上。
軟木是的原材料,這意味著它可以被百分百回收并重復利用,人們在不損害栓皮櫟的情況下,將軟木從樹干上剝離出來。軟木可百分百循環(huán)利用,即使已制成軟木塞,也可以在回收攪碎后,重新進入生產過程,其中產生的碎屑可用于制作其他產品,如鞋、外墻板、釣魚浮標等。
軟木的采收的六個步驟
栓皮櫟采收是一種古老的工藝,整個過程只能由經驗豐富的工人來完成。
工人需要具備嫻熟的手藝,以免損壞樹木。
步 垂直切割
首先,選擇樹皮上深的裂縫垂直切下,與此同時,旋轉斧頭邊緣使樹皮的內外層分離。操作的難度就在于對斧頭的感知。當斧頭旋轉時,聽到的是中空的聲音,說明樹皮容易分離;如果聽到短促干裂穩(wěn)固的聲音,就是比較難剝的了。
第二步 剝離樹皮
之后把斧頭邊緣插入內外層樹皮之間,扭動,分離內外層樹皮。
第三步 水平切割
水平切割樹皮,這決定采剝下來的軟木的大小。分離時,通常都會在內層樹皮上留下印記,它們有時會改變樹干的幾何形狀。
第四步 整塊取下
小心剝下樹皮以防斷裂。采剝的樹皮越大,其商業(yè)價值就越高。能否取下整塊的樹皮完全取決于工人的技術。之后,再重復塊樹皮的剝離過程。
第五步 清除樹屑
樹皮剝落后仍會有少量碎片依附在樹干底部。為了去除寄生蟲,工人會用斧頭輕敲樹皮。
第六步 標記年份
后,工人會在樹干上標記當年年份(2014年)的后一個數(shù)字。因為栓皮櫟樹皮的生長方向是從內向外,所以寫上的數(shù)字并不會被覆蓋掉,以方便下一次采剝時辨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