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查傳感器位置是否出現偏移
由于設備維護人員的疏忽,可能某些傳感器的位置出現差錯,比如沒有到位,傳感器故障,靈敏度故障等。要經常檢查傳感器的傳感位置和靈敏度,出現偏差及時調節(jié),傳感器如果壞掉,立刻更換。很多時候,如果在保證電源,氣源和液壓源供應無誤的情況下,更多的問題就是傳感器的故障。尤其是磁感應式傳感器,由于長期使用,很可能內部搭鐵相互粘住,無法分開,出現常閉信號,這也是該類型傳感器的通病,只能進行更換。此外,由于設備的震動,大部分的傳感器在長期使用后,都會出現位置松動的情況,所以在日常維護時要經常檢查傳感器的位置是否正確,是否固定牢固。
第三階段
是自動化倉儲技術階段自動化技術對倉儲技術和發(fā)展起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50年代末和60年代,相繼研制和采用了自動導引小車(AGV)、自動貨架、自動存取機器人、自動識別和自動分揀等系統(tǒng)。70年代和80年代,旋轉體式貨架、移動式貨架、巷道式堆垛機和其他搬運設備都加入了自動控制的行列,但這時只是各個設備的局部自動化并各自獨立應用,被稱為"自動化孤島"。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工作重點轉向物資的控制和管理,要求實時,協(xié)調和一體化,計算機之間、數據采集點之間、機械設備的控制器之間以及它們與主計算機之間的通信可以及時地匯總信息,倉庫計算機及時地記錄訂貨和到貨時間,顯示庫存量,計劃人員可以方便地做出供貨決策,他們知道正在生產什么、訂什么貨、什么時間發(fā)什么貨、管理人員隨時掌握貨源及需求。信息技術的應用已成為倉儲技術的重要支柱。
第四階段
是集成自動化倉儲技術階段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自動化技術被越來越多地用到生產和分配領域,顯然,“自動化孤島”需要集成化,于是便形成了“集成系統(tǒng)”的概念。在集成化系統(tǒng)中,整個系統(tǒng)的有機協(xié)作,使總體效益和生產的應變能力大大超過各部分獨立效益的總和。集成化倉庫技術作為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tǒng)(CIMS-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中物資存儲的中心受到人們的重視。 雖然人們在80年代已經注意到系統(tǒng)集成化,但至今在我國已建成的集成化倉儲系統(tǒng)還不多。 在集成化系統(tǒng)里包括了人、設備和控制系統(tǒng),前述三個階段是基礎。
●能自動更換刀具和工件;
●能方便地上網,容易于其它系統(tǒng)集成;
●能進行動態(tài)調度,局部故障時,可動態(tài)重組物流路徑。
FMS規(guī)模趨于小型化、低成本,演變成柔性制造單元FMC,它可能只有一臺加工中心,但具有獨立自動加工能力。有的FMC具有自動傳送和監(jiān)控管理的功能,有的FMC還可以實現24小時無人運轉。用于裝備的FMS稱為柔性裝備系統(tǒng)(F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