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機操作項目:注塑機操作項目包括控制鍵盤操作、電器控制系統(tǒng)操作和液壓系統(tǒng)操作三個方面。分別進行注射過程動作、加料動作、注射壓力、注射速度、頂出型式的選擇,料筒各段溫度的監(jiān)控,注射壓力和背壓壓力的調節(jié)等。
一般螺桿式注塑機的成型工藝過程是:首先將粒狀或粉狀塑料加入機筒內,并通過螺桿的旋轉和機筒外壁加熱使塑料成為熔融狀態(tài),然后機器進行合模和注射座前移,使噴嘴貼緊模具的澆口道,接著向注射缸通入壓力油,使螺桿向前推進,從而以很高的壓力和較快的速度將熔料注入溫度較低的閉合模具內,經過一定時間和壓力保持(又稱保壓)、冷卻,使其固化成型,便可開模取出制品(保壓的目的是防止模腔中熔料的反流、向模腔內補充物料,以及保證制品具有一定的密度和尺寸公差)。注射成型的基本要求是塑化、注射和成型。塑化是實現(xiàn)和保證成型制品質量的前提,而為滿足成型的要求,注射必須保證有足夠的壓力和速度。同時,由于注射壓力很高,相應地在模腔中產生很高的壓力(模腔內的平均壓力一般在20~45MPa之間),因此必須有足夠大的合模力。由此可見,注射裝置和合模裝置是注塑機的關鍵部件。
注塑機的節(jié)能上可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動力部分,一個是加熱部分。
動力部分節(jié)能:大多采用變頻器,節(jié)能方式是通過節(jié)約電機的余耗能,例如電機的實際功率是50Hz,而你在生產中實際上只需要30Hz就足夠生產了,那些多余的能耗就白白浪費了,變頻器就是改變電機的功率輸出達到節(jié)能的效果。
加熱部分節(jié)能:加熱部分節(jié)能大多是采用電磁加熱器節(jié)能,節(jié)能率約是老式電阻圈的30%-70%。
1.相比電阻加熱,電磁加熱器多了一層保溫層,熱能利用率增加。
2.相比電阻加熱,電磁加熱器直接作用于料管加熱,減少了熱傳遞熱能損耗。
3.相比電阻加熱,電磁加熱器的加熱速度要快四分之一以上,減少了加熱時間。
4.相比電阻加熱,電磁加熱器的加熱速度快,生產效率就提高了,讓電機處在飽和狀態(tài),使其減少了高功率低需求造成的電能損耗。
以上四點就是飛如電磁加熱器,為什么能在注塑機上節(jié)能高達30%-70%的原因。
開機之前
1.注塑機操作前,檢查電器控制箱內是否有水、油進入,若電器受潮,切勿開機。應有維修人員將電器零件吹干后再開機。
2.注塑機操作前,檢查供電電壓是否符合,一般不應超過±6%。
3.檢查急停開關,前后門開關是否正常。驗證電動機與油泵的轉動方向是否一致。
4.檢查各冷卻管道是否長途暢通,并對油冷卻器和機筒端部的冷卻水套通入冷卻水。
5.注塑機操作前,檢查各活動部位是否有潤滑油,并加足潤滑油。
6.打開電熱,對機筒各段進行加熱。當各段溫度達到要求時,再保溫一段時間,以使機器溫度趨于穩(wěn)定。保溫時間根據不同設備和塑料原料的要求而有所不同。
7.在料斗內加足足夠的塑料。根據注塑不同塑料的要求,有些原料先經過干燥。
8.要蓋好機筒上的隔熱罩,這樣可以節(jié)約電能,又可以延長電熱圈和電流接觸器的壽命 [1] 。
智能注塑機三大控制系統(tǒng)
在2013年舉辦的中國機械行業(yè)展會上,一臺全智能注塑機影起了很多人的注意,他的到來改變了人們對于機械的傳統(tǒng)觀念,很多的企業(yè)家在看完過后,都不得不發(fā)自內心的說,注塑機智能時代已經來了,這才是真正的智能化,而研究這臺機械的相關總公司介紹說,要想達到注塑機智能化,必須得安裝三大控制系統(tǒng)。
究竟是哪三大系統(tǒng)能讓注塑機從人工化達到智能化,我們通過不斷的了解后,終于找到了答案,分別是:一、控制系統(tǒng),這是注塑機的大腦,整個工作流程都要通過控制系統(tǒng)來發(fā)號指令,就相當于人的大腦一樣,是整部機器的核心系統(tǒng),沒有控制系統(tǒng),注塑機不會自動工作,更何談智能化。二、伺服節(jié)能系統(tǒng),我們都知道,節(jié)能已經成為機械行業(yè)必不可少的了,而在機械行業(yè)當中,注塑機又是消耗能量的多的,所以節(jié)能已經成為制造企業(yè)在生產的過程當中考慮的重中之重。三、網絡控制系統(tǒng),這才是實現(xiàn)注塑機智能化關鍵的一個系統(tǒng)了,也就是說網絡控制系統(tǒng)是實現(xiàn)智能化的一個標準,包括軟件系統(tǒng),動力系統(tǒng)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