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拉面培訓學習到徽湘情緣小吃
拉面又叫甩面、扯面、抻面,是中國北方城鄉(xiāng)獨具地方風味的一種傳統(tǒng)面食,民間相傳因山東福山抻面馳名,有起源福山拉面一說。后來演化成多種口味的美食如蘭州牛肉面、山西拉面、河南拉面,龍須面等。
拉面可以蒸、煮、烙、炸、炒,各有一番風味。拉面的技術性很強,要制好拉面必須掌握正確要領,即和面要防水,晃條必須均勻, 出條要均勻圓滾,下鍋要撒開, 防止蹲鍋疙瘩。拉面根據(jù)不同口味和喜好還可制成小拉條、空心拉面、夾餡拉面、毛細、二細、大寬、龍須面、扁條拉面、水拉面等不同形狀和品種。
【材料】:精粉2500克,水1500克,堿面25克,鹽少許。
【制作過程】:
1.將面粉和鹽面一并放入面盆內(nèi),一手倒水(水溫:冬暖,夏涼,春秋溫),一手和面,打成穗子,使面粉與水全部摻合后揉光成團,再用雙手蘸水將面搋勻,搋到盆凈面光,不粘手為止。用凈布蓋上餳約半小時。
2.將堿面用水100克化開成堿水。
3.面餳好后,取l/2面團用雙手蘸抹堿水搓成長條,兩手各抻面的一端,提離案板,慢慢溜條,即上下晃長,兩手合攏旋成麻花形,這樣反復晃動六七次后,當粗細均勻時放在案板上撒上干面撲滾勻后手提兩端,離案甩成長條,再放在案板上,去掉兩頭成對折兩條,一手捏住兩個端頭,另一手的四指套在兩根面條的另一端,懸空拿起,兩手同時用力抻拉,并上下抖動,反復拉六七次。邊拉邊滾面撲,將面拉成細香柱粗的條(64根),下開水鍋。下鍋時左手執(zhí)兩端面頭,右手將面均勻地撒在鍋內(nèi),隨后將右手搭在面頭端,左手揪斷面頭,撒入鍋內(nèi)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