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絲經(jīng)濟時代,幾乎所有的品牌都在忙活“情感營銷”,品牌們紛紛被這個全新的媒介逼著往情感營銷的方向走,越來越多,千篇一律,消費者又一次的“審美疲勞”了。
如今是粉絲經(jīng)濟時代,一夜之間,幾乎所有的品牌都在忙活“情感營銷”:滿大街都是鼓勵“自信、勇敢、獨立”;或者“愛、呵護、懂你”;或者“匠心釀造、100年專注XXX、只挑選XXX”等情懷滿滿的廣告語。尤其是一到節(jié)日,就會更加變本加厲的進行情感營銷。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撩粉。乍一看這類廣告,有些壓根不知所云,有些壓根分不清楚到底是哪個品牌?
首先,品牌資產(chǎn)被無限制的肆意延伸:不僅沒有利用好既有的品牌資產(chǎn),反而會為品牌資產(chǎn)帶來損害。比如原本品牌與“溫情”“奮斗”等壓根不沾邊,如果非要提溫情、奮斗,就很容易侵蝕品牌原來的資產(chǎn),反而讓消費者無法在認知中準確的去記憶和篩選品牌。
其次,品牌內(nèi)涵被過度解讀,容易患“情懷病”,太過沉重的情感(無論何種形式)反而讓消費者心生負累、不敢過于親近品牌,更加與品牌劃清界限。比如一個非常大眾的品牌,如果非要反復(fù)宣傳某種高尚的情感/精神,反而給人一種不倫不類的奇葩感覺,敬而遠之。
什么樣的品牌要“慎用”情感營銷?請注意,是“慎用”,不是不用。
1.不是品牌的品牌
這句雖然聽著拗口,但內(nèi)行們都懂。很多所謂的大品牌,壓根還稱不上是個“品牌”,只能算是一個產(chǎn)品集合。這類品牌,如何隨便做所謂的情感營銷,不僅對品牌沒有多少實際價值,反而會將品牌形象越攪越渾。
2.還沒有明確品牌資產(chǎn)的品牌
品牌資產(chǎn),是需要基于品牌自身特點、與整個市場的調(diào)查分析,以及對消費者的深入洞察,終才能形成一個相對清晰的品牌資產(chǎn)標準(與相對應(yīng)的元素)。
3.功能差異性非常強的品牌
這類品牌已經(jīng)擁有了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功能差異性明顯。這類品牌只需集中精力在功能營銷上,壓根不用費心思去琢磨情感營銷,切莫為了情感而情感,毫無必要,也浪費時間,更加浪費感情,重要的是——機會成本很大。
4.非常依賴線下體驗的品牌
這類品牌與第3類類似,并非不是不可以用情感營銷,而是要“慎用”,因為機會成本太大。同樣的營銷預(yù)算,如果你投資在功能宣傳上,或者提升線下體驗,可能會有更大的投資回報率。
5.本身形象是高冷&距離感的品牌
這類品牌的成功秘訣,本身可能就是“高冷”,如果一旦濫用情感營銷,和消費者距離超過了自己品牌本身應(yīng)該有的限度,那就很容易降低品牌形象。
6.沒有“創(chuàng)新”的情感營銷,就不必再炒冷飯了。
很多品牌在情感營銷時,因為無法找到符合自身品牌資產(chǎn)的思路,就容易抄襲別人。抄襲在營銷界是非常常見的,并不一定是壞事。形式上的抄襲,可能并無不妥;但思想上的抄襲,問題卻很大,如果思想抄襲,很容易讓消費者無法辨識品牌,或者審美疲勞。
后,情感營銷不易,且行且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