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賽沿用當年菲迪皮得斯所跑的路線,距離約為40公里200米。此后十幾年,馬拉松跑的距離一直保持在40公里左右。1908年第4屆奧運會在倫敦舉行時,為方便英國王室人員觀看馬拉松賽,特意將起點設在溫莎宮的陽臺下,終點設在奧林匹克運動場內(nèi),起點到終點的距離經(jīng)丈量為26英里385碼,折合成42.195公里。國際田聯(lián)后來將該距離確定為馬拉松跑的標準距離。女子馬拉松開展較晚,1984年第23屆奧運會才被正式列入比賽項目。由于馬拉松比賽一般在室外進行,不確定因素較多,所以在2004年1月1日前馬拉松一直使用世界成績,沒有世界記錄。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首次將奧運會的后一個比賽項目男子馬拉松的頒獎典禮安排在閉幕式上舉行。在東道主希臘人看來,馬拉松比賽是奧運會的“靈魂”之一,在閉幕式上為馬拉松運動員頒獎,是奧林匹克回家的一種象征。 2008年北京奧運會,繼承了這一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