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LDFLOW是由此領域的先驅 Mr. Colin Austin在澳洲墨爾本創(chuàng)立,早期(1970~)只有簡單的2D流動分析功能,并僅能提供數(shù)據(jù)透過越洋電話對客戶服務,但這對當時的技術層次來說仍有相當?shù)膸椭r之后開發(fā)各階段分析模塊, 逐步建立今日完整的分析功能。 同一年代﹐美國Cornell大學也成立了CIMP研究項目,由華裔教授Dr.K.K.Wang所領導﹐針對塑料射出加工做系統(tǒng)理論研討,產(chǎn)品名為C-MOLD。 自1980年代起,隨著理論基礎日趨完備,數(shù)值計算與計算機設備的發(fā)展迅速,眾多同類型的CAE軟件漸漸在各國出現(xiàn)﹐功能也不再局限于流動現(xiàn)象探討。約1985年工研院也曾有過相似研發(fā),1990年張榮語老師于國立清華大學化工系CAE研究室開始研發(fā),
增塑劑增塑劑可增加塑料的可塑性和柔軟性,降低脆性,使塑料易于加工成型。增塑劑一般是能與樹脂混溶,、無臭,對光、熱穩(wěn)定的高沸點有機化合物,常用的是鄰苯二甲酸酯類。例如生產(chǎn)聚氯乙烯塑料時,若加入較多的增塑劑便可得到軟質(zhì)聚氯乙烯塑料,若不加或少加增塑劑(用量
主要包括由凹模組合基板、凹模組件和凹模組合卡板組成的具有可變型腔的凹模,由凸模組合基板、凸模組件、凸模組合卡板、型腔截斷組件和側截組合板組成的具有可變型芯的凸模。 為了改進塑料的性能,還要在聚合物中添加各種輔助材料,如填料、增塑劑、潤滑劑、穩(wěn)定劑、著色劑等,才能成為性能良好的塑料。
在備料完成后即可進入模具圖的繪制,在備料圖紙中再制一份出來,進行各組件的繪制,如加入螺絲孔,導柱孔,定位孔等孔位,并且在沖孔模中各種孔需線切割的穿絲孔,在成型模中,上下模的成型間隙,一定不能忘記,所以這些工作完成后一個產(chǎn)品的模具圖差不多已完成了80%,另外在繪制模具圖的過程中需注意:各工序,指制作,如鉗工劃線,線切割等到不同的加工工序都有完整制作好圖層,這樣對線切割及圖紙管理有很大的好處,如顏色的區(qū)分等,尺寸的標注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工作,同時也是一件麻煩的工作,因為太浪費時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