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草:冬蟲夏草死掉了挖出來的就是死草。
癟草:由于采挖時間晚,蟲體營養(yǎng)被草頭吸收過多從而導致蟲體變癟,甚至變空,一般情況下,癟草伴隨著草頭過長的現象產生。也有后期儲存不當,導致受潮化苗導致變癟的。
混草:將品質低的蟲草混到高品質的蟲草里面一起按高品質蟲草銷售。
產地精選:從產地收到統(tǒng)貨之后有些收購商會對蟲草按照大小分類,斷的癟的死草太多會挑出一部分后再賣給一級批發(fā)商。一般穿條斷草在5%左右的精選就是產地精選的標準了,西寧和拉薩的批發(fā)市場上這種產地精選比較多,但產地精選沒有能夠量化的標準,有的20%的穿條在批發(fā)商那里也稱之為精選,是批發(fā)市場為了迎合低價競爭策略的產物。
現如今發(fā)現的早記錄有冬蟲夏草的典籍是1694年汪昂撰寫的《本草備要》,書中是這樣記錄冬蟲夏草的:“冬蟲夏草,甘平,保肺益腎,止血化痰,止勞咳。四川嘉定府所產者佳。冬在土中,形如老蠶,有毛能動,至夏則毛出土上,連身俱化為草。若不取,至冬復化為蟲”可以說形容得相當貼切。
采收儲藏
夏至,采集,子座露面,蟲體枯萎,挖起后,除泥土及膜皮,曬干。用紅線扎成小把;用微火烘干。儲存關鍵在于防潮、防蛀和防蟲,把蟲草放進密封的玻璃瓶,里面再放一些花椒或丹皮,然后放置在冰箱中;如果需要保存半年以上,在儲存冬蟲夏草的地方旁邊還要擺放干燥劑,以更好地防潮。一旦發(fā)現冬蟲夏草受潮,應立即拿到太陽下曝曬。如果發(fā)現冬蟲夏草已經長蟲了,可拿到炭火旁稍加烘焙,然后篩去蟲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