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
1)廁所、馬桶、垃圾可用3%的漂白粉或2%氯酸鈉上清液噴酒,便具應浸泡1小時;患者的嘔吐物及排泄物應用1%-20%雙量的漂白粉充分拌勻后入置2小時。
2)房屋地面、門、窗、家具、玩具、運送工具等,可用0.2%-0.5%的過氧乙酸(過醋酸)噴霧或淋洗;并按0.75-1克/立方米噴霧后密閉30分鐘熏蒸。可作為居室和暴露物品表面及空氣的。
3)患者家屬及接觸者的雙手可用0.2%過氧乙酸液浸泡2分鐘,或用肥皂、流水沖洗數(shù)遍。
4)衣服、被褥、書籍、報紙、體驗單、病歷、人民幣等均可用100毫升/立方米的甲醛密閉熏蒸12-24小時。
衛(wèi)生防疫方面要求
不同條件下傳播機會不同,在防疫方面要求不同。傳染病流行時,發(fā)病嚴重的疫區(qū),應集中應用效力好的與器械。發(fā)病少的外圍地區(qū),可采用簡易方法。傳染病院或病房,患者集中,污染嚴重,量大,應采用固定設備和措施,病家屬于臨床措施,工作量小,可采用簡易措施及方法。飲水應在凈化基礎上煮沸,生活用水凈化后加氯即可。對呼吸道傳染病,強調空間隔離,通風和合理的帶口罩,對腸胃道病應強調用具,糞便、嘔吐物和接觸后洗手。不同病種的,應注意區(qū)別對待。病毒性肝炎患者,應用較強含氯劑或氯人劑,不宜應用季胺鹽及來蘇等一般劑處理。
在工作時還須注意影響的因素,如劑量(包括的強度及作用時間),物品污染的程度,的溫度,濕度及酸堿度,有關化學拮抗物,劑的穿透力及表面張力等。
預防性
是指未發(fā)現(xiàn)傳染源情況下,對可能被病原體污染的物品、場所和人體進行措施。如公共場所,運輸工具,飲水及餐具,飯前便后洗手均屬之。醫(yī)院中手術室,免疫受損嚴重的病人,如骨髓移植病人預防性隔離及措施亦為預防性。
傳染病是用物理或化學方法消滅停留在不同的傳播媒介物上的病原體,藉以切斷傳播途徑,阻止和控制傳染的發(fā)生。其目的:
(1)防止病原體播散到社會中,引起流行發(fā)生。
(2)防止病者再被其他病原體感染,出現(xiàn)并發(fā)癥,發(fā)生交叉感染。
(3)同時也保護醫(yī)護人員免疫感染。
僅靠措施還不足以達到以上目的。須同時進行必要的隔離措施和工作中的無菌操作,才能達到控制傳染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