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型混或交替補播:這種混播方式主要用在特殊條件,如使用冷暖型混播或暖季型草種入冬枯黃后補播冷季型草,這樣可以保持草坪在一年四季都能常綠。常見使用情況是在狗牙根上與黑麥草和粗莖早熟禾交播。
多品種混播:目前使用較少的混播方式,只在一些特殊用途的草種中使用,如混入低端的草種以降低成本,混入豆科植物提高持肥能力。
播種之后應及時澆水以保持土壤的濕潤,但也要警惕因澆水過多而引發(fā)種子的霉爛。之后便是靜靜的等待草坪正常生長。一般情況下15天左右可以出苗,30天后可基本成坪。如果是黑麥草,那么成坪的時間會更短、所以一般也用來作為補播應急之需。
栽種草坪,必須事先按設計標高整理好場地,主要操作內(nèi)容包括挖(刨)松土地、整平、施肥等,必要時還要換土。對于有特殊要求的草坪如運動場草坪還應設置排地下水設施。草坪植物的根系80%分布在40cm以上的土層中,而且50%以上是在地表以下20cm的范圍內(nèi)。雖然有些草坪植物能耐干旱,耐瘠薄,但種在15cm厚的土層上,易導致生長不良,應加強管理。為了使草坪保持優(yōu)良的質量,減少管理費用,應盡可能使土層厚度達到40cm左右,在小于30cm的地方應加厚土層。對于含有磚石等雜質的土壤,雖然對草坪植物生長沒有多大影響,但妨礙管理操作,應將雜物挑(揀)出來,必要時應將30~40cm厚的表土全部過篩。如果土中含有石灰等有害于草坪植物生長的物質,則應將40cm厚的表層土全部運走,另外換上砂質壤土,以利于草坪植物的生長發(fā)育。
草坪與其他場地一樣,需要考慮排除地面水,因此在后平整地面時,要結合考慮地面排水問題,不能有低凹處,以避免積水。草坪多利用緩坡來排水,在一定面積內(nèi)修1條緩坡地溝道,其下的一端可設雨水口接納排出的地面水,并經(jīng)地下管道排走,或以溝直接與湖池相連。理想的平坦草坪的表面應是中部稍高,逐漸向四周或邊緣傾斜。地形過于平坦的草坪或地下水位過高或聚水過多的草坪、運動場的草坪等均應設置暗管或明溝排水,完善的排水設施是用暗管組成一個系統(tǒng)與自由水面或排水管網(wǎng)相連接。草坪灌溉系統(tǒng)是興造草坪的重要項目。目前,國內(nèi)外草坪大多采用噴灌法,為此,在場地后整平前,應將噴灌管網(wǎng)埋設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