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中華牌卷煙為適應各種不同的需要,從內在配方到外形包裝,曾開發(fā)生產(chǎn)了多種多樣的新品。首先在內在配方上就有:為所需的特制#54中華煙(質量等同于熊貓);為供應有關國外領導人所需的#35中華煙;為出口外銷市場所需的#15中華煙;以及供應內銷市場的#25中華牌卷煙。
在中華牌卷煙包裝形式上就有光嘴粗支的軟包20支裝;硬盒(抽屜式)10支、20支、24支等包裝;鐵聽50支裝,鐵聽形式也分有低聽及卷邊聽二種;以及現(xiàn)有生產(chǎn)的硬盒翻蓋式20支裝(也曾生產(chǎn)過5支、10支裝)等多種形式。
在煙支的規(guī)格上也由粗支(光嘴)發(fā)展為81毫米長過濾嘴煙以及現(xiàn)有生產(chǎn)的84毫米長過濾嘴卷煙。并在煙支品牌和包裝商標裝潢上也按不同的產(chǎn)品要求,有華表圖案加中文字、華表圖案加中文拼音字樣以及華表圖案加中英文字樣等。使用的商標及鋼印就是延用了歷史上設計的華表中英文(拼音)。
關于“中華”煙標的幾次重大變化,主要分為三個階段:
,就是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中華”煙標上的印金商標改為燙金商標,這一煙標的變化無疑利用了圖案的燙金效果,令整個煙標煥然一新,使“中華”的品牌形象驟然提升。
第二,就是在1994年時,燙金印刷改為較為先進的凹版印刷,而煙標的材質也由白卡紙改為裱鋁紙。原來的燙金印刷工藝復雜,均為手工操作,印刷效率低,質量也不穩(wěn)定,顯然不符合產(chǎn)量日益增長的需要。而改為凹版印刷之后,效率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印刷質量也不斷提高,因此,在當時來講,這一轉變的影響是空前的。以上兩次煙標的改變也從側面反映了印刷行業(yè)的發(fā)展歷程。
第三,煙廠于1998年在原有花式煙品種單調的基礎上,逐步發(fā)展了多種花樣品種,包括一些“中華”大禮盒、各種抽屜式包裝等近10個品種,使消費者有了更多的選擇,也推動了“中華”牌卷煙市場的進一步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