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在土壤中的作用:
a?分解有機質。植物的殘根敗葉和施入土壤中的有機肥料,只有經過土壤微生物的作用,才能腐爛分解,釋放出營養(yǎng)元素,供作物利用;并且形成腐殖質,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質。
b 分解礦物質。例如磷能分解出磷礦石中的磷,鉀能分解出鉀礦石中的鉀,以利作物吸收利用。
c 固定氮素。氮氣在空氣的組成中占4/5,數量很大,但植物不能直接利用。
土壤中有一類叫做固氮菌的微生物,能利用空氣中的氮素作食物,在它們死亡和分解后,這些氮素就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固氮菌分兩種,一種是生長在豆科植物根瘤內的,叫根瘤菌,種豆能夠肥田,就是因為根瘤菌的固氮作用增加了土壤里的氮素;另一類單獨生活在土壤里就能固定氮氣,叫自生固氮菌。另外,有些微生物在土壤中會產生有害的作用。例如反硝化,能把硝酸鹽還原成氮氣,放到空氣里去,使土壤中的氮素受到損失。 實行深耕、增施有機肥料、給過酸的土壤施石灰、?合理灌溉和排水等措施,可促進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繁殖,發(fā)揮微生物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
一般情況下,園林植物須栽植到原始土壤上,現在許許多多的實例告訴我們:園林工程施工地點,不是與市政道路為鄰,就是廢棄的房屋或小區(qū),土壤成分復雜,造成施工難。即便是工程初驗完成,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園林植物的生長狀況反差較大,不僅影響成活率,也對園林工程項目設計出眾的景觀效果、社會反應造成負面影響。究其原因,主要是土壤的透氣、利水這兩個環(huán)節(jié)出了問題,須用科學方法在土壤改良環(huán)節(jié)下功夫。
一是種植或播種前應對該地區(qū)的土壤理化性質進行化驗分析,采取相應的、施肥和客土等措施。
二是園林植物生長所必需的種植土層厚度應依據植被類型確定:草本花卉30cm,草坪地被30cm,小灌木45cm,大灌木60cm,淺根喬木90cm, 深根喬木150cm。
三是在種植的土壤中,由于土壤的性質不同,以及土壤中存在著各種成分因素,會導致土壤問題出現:強酸土、強堿土、鹽土、鹽堿土、重粘土、沙土等,均應根據設計規(guī)定,專業(yè)技術人員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土壤的改變與完善。
四是綠地應按設計要求構筑地形。對草坪種植地、花卉種植地、播種地應施足基肥,翻耕25~30㎝,摟平耙細,去除雜物,平整度和坡度應符合設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