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裱 現(xiàn)今裝裱繡品過程中常用的裝裱方法。繡品完成后,直接在繃子上就把 繡好的作品用膠粘在專用薄木板上,待膠完全粘牢后取下繃子,然后配好裝飾性的 卡紙,然后裝框。 特點(diǎn):色彩不失真,收藏時不容變形,裝裱時間短。但大的繡品不利于攜帶。
裝裱是裝飾書畫類、碑帖等的一門特殊技藝。古代裝裱的專稱叫做“裱背和裱面”,亦稱“裝潢”,又稱“裝池”。據(jù)明代方以智《通雅·器用》載,“潢”猶池也,外加緣則內(nèi)為池;裝成卷冊謂之“裝潢”。
畫框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世紀(jì),探險家在埃及墳?zāi)怪邪l(fā)現(xiàn)了法尤姆木乃伊肖像仍然保持著它的木質(zhì)畫框,這說明了法尤姆木乃伊肖像原本是掛在主人家隨后作為陪葬物入葬的。眾所周知,古代的埃及人和希臘人大多在陶瓷或墻壁上作畫,而個木制畫框卻是在12、13世紀(jì)的歐洲。
油畫框 油畫裝裱完成后做展示用,可用木線條或樹脂材料制作成畫框,增加作品效果。畫框根據(jù)作品尺寸制作,將作品卡在畫框凹槽內(nèi),用射釘槍在背部進(jìn)行固定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