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隔行如隔山,相必大家都有這樣的體會。對于從事砂石骨料生產的朋友來說,碎石工藝、設備知識、甚至檢修維護都不在話下。可是如果是新入行的或者對該行業(yè)剛開始感興趣的朋友,這些問題就成為了攔路虎。從石料來源、開采方法、石料加工到設備使用等等,這些對我們小白來說,好像都成為問題。那么今天小礦就從源頭、石料生產等方面進行一個綜合性的介紹。
首先介紹下石料來源。石料一般是從礦山上開采下來。礦山經過爆破、鑿巖等工序,被粉碎成大石塊,然后運輸到各個石料廠。如果是自有礦山,可以在附近直接建一個石料加工廠,方便運輸,同時降低運輸成本,便于加工生產。如果沒有礦山,想開辦石料廠,這就需要購買石料原料,這可以從附近的礦山資源那里購入原料。
介紹完石料來源,我們不難發(fā)現,一般進入石料場的都是大塊的山石。隨著機制砂、砂石骨料在建筑行業(yè)內需求量增大,它們一般由山石或鵝卵石等易得原料制成,那么大塊山石是怎么變成石子的,破碎山石、打鵝卵石子要用到什么機器,經過什么工序呢?
一般大塊的山石需要經過幾道破碎工序,才能變成石子。具體工藝流程為:大塊山石先經過挖機粉碎成70-80公分的石塊,然后被卡車送入給料機,經由給料機送入鄂破進行道粉碎,粉碎后的成品經輸送帶輸送到反擊破或者圓錐破進行二道粉碎,粉碎后的成品經振動篩進行篩分,其中符合石子規(guī)格要求的送入成品堆,不符合的輸送回二道粉碎機繼續(xù)進行粉碎。
那么大塊山石如何變成沙子呢?有一個誤區(qū),一些朋友會誤認為所有工作均可由一臺機器完成,實際上,僅有一臺制砂機是不夠的,需要整條制砂生產線。其中要用到的主力設備有破碎機和制砂機,破碎機對大塊物料進行初步破碎,由皮帶機傳送物料至振動篩,經篩選后進入制砂機,經過震動篩再次篩選,符合粒型的直接出料,不符合的再次進入機器進行二次破碎,直到符合要求,整條流水線實現智能自動化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