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有金屬是在地殼中含量較少,分布稀散或難以從原料中提取的金屬。如鋰、鈹、鈦、釩、鍺、鈮、鉬、銫、鑭、鎢、鐳等。按其物理、化學性質及生產方法上的不同可分為:(1)稀有輕金屬,如鈹、鋰、銣、銫等;(2)稀有貴金屬,如鉑、銥、鋨等;(3)稀有分散金屬,如鎵、鍺等;(4)稀土金屬,如、鈧釔、鑭、鈰、釹等,(5)難熔稀有金屬,如鈦、鋯、鉭等; (6)放射性稀有金屬,如釙、鐳、錒、鈾、钚等。
稀有金屬主要用于制造特種鋼、超硬質合金和耐高溫合金,在電氣工業(yè)、化學工業(yè)、陶瓷工業(yè)、原子能工業(yè)及火箭技術等方面。
稀有金屬的名稱具有一定的相對性,隨著人們對稀有金屬的廣泛研究,新產源及新提煉方法的發(fā)現以及它們應用范圍的擴大,稀有金屬和其它金屬的界限將逐漸消失,如有的稀有金屬在地殼中的含量比銅、汞、鎘等金屬還要多。
報道稱,電腦、充電電池、混合動力車、GPS系統(tǒng)、iPad、游戲設備,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每項技術幾乎都涉及這些稀有金屬元素中的至少一種。
銦
銦絲地殼中的自然儲量為6000噸,可開采儲量超過2000噸。2004年,世界銦的開采量為405噸。中國、日本、加拿大、比利時和俄羅斯是銦的生產大國。我國儲量居世界。占全球供應量的80%。主要用于平板顯示器、合金、半導體數據傳輸、航天產品的制造。主要伴生在鉛鋅礦中,2005年我國原生 銦產量也只有410噸。銦是一種伴生的金屬,只是鋅精礦里面的含量都是用PPM(百萬分之)計算的,非常少,不能再生。
從我國經濟發(fā)展的環(huán)境和資源的角度可以預見我國的再生金屬產業(yè)仍舊擁有巨大的發(fā)展空間,這種廢金屬的新常態(tài),對回收商而言是不可錯過的機遇。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經濟發(fā)展水平相對較低的發(fā)展。隨著經濟的增長,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金屬的需求量不斷增長,而各種礦產資源相對不足,廢金屬的作用日漸明顯,我國成為世界很大的廢金屬進口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