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牛皮進口較多的幾種牛皮有鹽濕牛皮、藍是牛皮、成品牛皮、小牛皮等,(牛皮胚、牛碎皮)
生牛皮:根據(jù)原皮的形態(tài),可分為:鹽濕生牛皮、風干生牛皮、鹽干生牛皮和鹽水浸漬生牛皮(如澳大利亞、新西蘭與美國部分地區(qū)的生牛皮)。
淡干牛皮:加工方法比較經濟,即屠宰后剝下來的鮮皮,直接通過晾曬而成的牛皮稱為淡干牛皮。
鹽干牛皮:屠宰后剝下來的鮮皮,用鹽腌法腌制后,再進行晾曬而成的牛皮稱為鹽干牛皮。
鹽濕牛皮:屠宰后剝下來的鮮皮,及時用鹽腌而成的牛皮稱為鹽濕牛皮。
藍濕牛皮:生牛皮經用石灰、硫化堿、氯粉、等進行去油、去脂、脫毛處理后成為藍濕牛皮。又稱熟牛皮,是牛皮加工過程的半制成品,進口狀態(tài)通常為:藍色,帶水分,可能經過剖層處理,但未經晾干、休整、染色等進一步加工。
成品牛皮:藍濕牛皮再經過剖層、修整、染色、打磨、晾干、烘干、定型、壓花后變?yōu)榭芍苯佑糜谏a皮革制品的牛皮制成品。
小牛皮:小牛皮因為毛孔粒面小或清晰是牛皮中檔次較高的品種。所謂小牛皮,就是在牛幼小的時候予以宰殺,每張牛皮的大小不超過15平方英尺,皮質柔軟順滑,因其產量稀少。 兩至三歲小牛,毛孔比大牛小,拉力強但價格較高,所以多用于制作較小的皮具(皮包、皮夾等),正宗的小牛皮用放大鏡觀察表面毛孔清晰可見,用手握有如棉被般柔軟細滑,特別是南非的小牛皮。
進口牛皮、進口的藍濕皮分類比較多,具體主要是由產地、氣候、加工工藝等決定的。近市場上進口牛皮的種類及主流主要是以韓國牛皮進口為主。小牛皮進口、印度的小牛皮量也比較大。主要是張幅比較小,這個特點也主要有氣候決定的。
從國外進口牛皮,大體有三種方法(合法的途經)
1、一般貿易進口;
2、加工貿易進口(也叫合同進口、手冊進口);
3、快件進口。由于國家現(xiàn)在政策調整,目前中小型的工廠已經很難申請到合同,因此牛皮進口的渠道一般就是以下兩種方式:
(1)貨量較大的貨物可以采取一般貿易進口。
(2)貨量小的貨物則采取快件進口的方式進口。
牛皮進口的基本流程是
A、貨一般發(fā)香港(香港是自由貿易港,在這里堆放,手續(xù)及通關環(huán)境較大陸會有所改善)在香港要找一家貨代公司負責香港收貨、代換單、提貨代pay等。
B、在由貨代安排便捷通關:代理換單、進口報關、商檢、等服務。
C、運輸服務:安排船期、整箱及貨拼箱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