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現(xiàn)在你在公共場合看到穿著校服的學生情侶,還會好奇嗎?因為太過普遍,多數(shù)人已經(jīng)做到對早戀現(xiàn)象“熟視無睹”了,無論是大街上、地鐵里、書店內,這樣的“風景”隨處可見。青少年早戀趨勢已經(jīng)無法阻擋,但對于多數(shù)家長來說,也許我們可以容忍別人家的孩子早戀,卻無法做到放任自家的孩子早戀。
北京某重點中學曾做過一項針對高二年級學生的“早戀”調查報告,結果顯示,70%左右的學生認為“早戀”行為不存在“對”與“錯”,只要掌握分寸不影響學習就行,他們認為,家長和學校不應該有的禁止和支持。而對早戀問題,很多老師也深表無奈:“我們也不知道該怎么教育。說淺了沒用,說深了又怕出事。”
一位任職了幾十年的中學校長認為,青春期的中學生互相有好感、關注異性的同學,對愛情想入非非,或者男女同學間有一點小曖昧,用一些行為表達好感,這都是很正常的,也是這個時期的學生生理對心理的反應。但如果學生對這種情感付諸于實際行動,或者投入了過多的感情和物質,把這種情愫當成了的目標去追求,過于沉溺其中的苦與樂,這便是“早戀”了。
據(jù)調查,中學生的“早戀”根據(jù)其發(fā)展過程,一般分為三種:,單純地對異性的傾慕。這種感情可能會發(fā)生在與之接觸密切的同學身上,也可能會發(fā)生在中學生普遍認同的青春偶像上。第二,對異性一廂情愿的單相思。這種情感從發(fā)生到結束都僅僅停留在當事者一人的心里,都是在心里暗戀對方,而不會主動地去向對方傾吐自己的感情。第三,即是“揭開面紗”的戀愛。他們仿效成人戀愛的方式,交往密切。但同時又逃避家長、老師的“耳目”,一般為“地下”或“半地下”情景。二人的關系只有非常“鐵”的朋友才知道。
到底應該怎樣關愛“早戀”的孩子,讓他們健康成長?老師們的普遍看法是:相當數(shù)量的學生“早戀”的直接原因是社交范圍狹窄,如果設法豐富學生的社交內容,擴大其交往的隊伍,而不是單獨與某一個異性伙伴獨處,這樣就可以避免許多酸澀的“青蘋果”早熟。對校園的“早戀”現(xiàn)象,必須采用“疏”的辦法。通過與學生交朋友的方式,讓這些中學生正確處理同學與戀人的關系,明確中學階段的主要任務,從而把主要精力放到學習文化知識上。
思圖勵志教育學校是2011年經(jīng)鄭州市教育局批準成立、并由其主管的專門針對“問題”青少年進行轉化教育的專業(yè)學校。至今已成功培訓有"離家出走、不上學、早戀、打罵父母、嚴重叛逆、輟學"等不良行為習慣青少年、學生達兩千余人,受家庭、社會的高度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