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介紹,這是東北三省目前噴涌的音樂噴泉,總投資高達2000多萬元。同時它也作為通化渾江沿江景觀帶建設工程的內(nèi)容之一,成為通化市一道新的風景線。據(jù)通化市建委一位負責人介紹,通化渾江沿江景觀帶工程由濱江西路帶狀公園、音樂噴泉和亮化工程3項子工程組成。濱江西路帶狀公園工程,全長2.3公里,設計有休閑健身長廊、親水觀景平臺、健身活動區(qū)。音樂噴泉工程全長202米,采用東北地區(qū)水準的音樂噴泉系統(tǒng),噴泉組合高度為18米至100米,配套有先進的聲光電控系統(tǒng),并安裝景觀燈具3800延長米。
泉城廣場集中體現(xiàn)了“山、泉、湖、城、河”的泉城特色。其中西部有四組噴泉,寓意濟南的“四大名泉”,七十二個小涌泉,寓意“七十二名泉”,并釘有濟南“七十二名泉”的,游人在這里可以了解到泉城的“泉文化”。在這些泉中,令人期待的莫過于位于泉城廣場東部的荷花音樂噴泉。它是廣場的主要景觀之一。在圓形水池中,盛開著一朵巨大的金屬荷花,水自水池及荷花中噴射而出,形成大小無數(shù)個噴泉,的達數(shù)十米,景色蔚為壯觀。但噴泉噴放時間有限制,其噴放時間為:10:00,15:00,20:00,每場25分鐘左右,晚上的噴泉景色更為漂亮奪目,到濟南不賞噴泉,可說是一件憾事
噴泉起源很早,公元前6世紀在巴比倫空中花園中已建有噴泉。古希臘時代就已由飲用水的泉逐漸發(fā)展成為裝飾性的泉。有一種說法認為,噴泉起源于伊斯蘭國家的齋戒沐浴給水方法。在伊斯蘭園林中,噴泉或沿軸線布置,或作為局部構(gòu)圖的中心。文藝復興時期噴泉技術有很大的發(fā)展,這一時期的噴泉多與雕像、柱飾、水池等結(jié)合造景。有名的噴泉如意大利伊斯特別墅的“百泉步道”和萊恩脫的噴泉水渠。7-18世紀,噴泉在歐洲城市盛極一時。的如法國凡爾賽宮的太陽神噴泉,俄國彼得宮的帶雕像群的大瀑布噴泉。羅馬有3000多個噴泉,被稱為噴泉之城。
利用音樂文件的物理波形,將其分為若干樂段,精度達十毫秒,并且自動識別震撼、思念、抒情、喜悅、激昂、悲哀、歡快、熱烈等樂曲的基本情感特征,轉(zhuǎn)換為控制信號,經(jīng)過同步處理后通過信號輸出卡輸出到外圍具體控制單元,即根據(jù)水型組態(tài)規(guī)則控制潛水泵、電磁閥、水下彩燈和變頻器等執(zhí)行機構(gòu),將視覺感受與聽覺感受融為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