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和常識”VS“技術和方法”
曾經聽到一個觀點
在一件事上做到60分靠經驗和常識就可以,把一件事情做到80分靠技術和方法就行,要做到90分以上靠的只能是藝術了。
近3個月一直在跟的項目,就運用了這一思路了。
我們的這個產品,通過第三方平臺,進行了長達2個月的市場驗證。之后我們就決定開始接回到自己的平臺開發(fā),整個開發(fā)過程中,我們基本上就是參考同類產品的功能點,進行開發(fā),因為我們的判斷是,這些功能點可以說是此類產品的標準功能,不需要進行驗證有沒有用。
但當我們把這一波標準功能開發(fā)完了之后,我們發(fā)現(xiàn)接下來,我們不知道要做些什么功能了,且團隊內部提出的點,誰都沒有把握一定有效。于是我提出,要進行用戶深訪,深度接觸用戶,形成用戶洞察,為接下來的產品和運營策略提供思路。
這里的我判斷其實就是,我們靠著別人的“常識和經驗”做到了七十分,但是要繼續(xù)提升的話,得開始運用一些有技術含量的方法,而不是憑借直覺或者誰說的話有分量。
幸運的是用戶訪談的idea,受到了各方支持,正在進行中ing
至于運用藝術做產品,等到了那個階段時,我們再聊聊。
產品設計中所涉及的產品結構設計,主要是產品的外部殼體結構設計。目前殼體材料主要是金屬材料通過鈑金沖壓工藝成型和塑料通過注塑工藝成型。常見產品的結構設計主要有鈑金結構的設計、塑料產品的結構設計、電子設備整機結構這三大類。
鈑金結構的設計主要包含拉深件、沖裁件、彎曲件的結構設計。拉深件的結構設計,其外形應均勻對稱,輪廓變化柔和、順滑,頂部凸緣寬度一致,底部孔大小合適,整體結構設計合理,工藝性良好。沖裁件的結構設計是指沖裁件對沖裁工藝的適應性,良好的沖裁結構設計應保證材料利用率高、工序數(shù)目少、模具結構簡單且壽命高、產品質量穩(wěn)定等。一般情況下,對沖裁件結構影響的是精度要求和幾何形狀及尺寸。彎曲是使材料產生塑性變形,形成一定曲率和角度零件的沖壓工序,具有良好工藝性的彎曲件,能簡化彎曲工藝過程的提高彎曲件的精度。
電子設備整機結構主要包含機箱的結構形式、機柜的結構形式、通風窗口的開設形式。通常,人們把利用電子學原理制成的設備、裝置、儀器、儀表等統(tǒng)稱為電子設備。電子設備的結構設計有其獨特的結構組成,其內部需要安裝電子元、器件及機械零、部件,常見的結構分機箱、機柜兩種。
簡單來說,產品結構設計的任務是在總體設計的基礎上,根據(jù)所確定的原理方案,確定并繪出具體的結構圖,以體現(xiàn)所要求的功能,是將抽象的工作原理具化為某類構件或零部件,具體內容為在確定結構件的材料、形狀、尺寸、公差、熱處理和表面狀況的同時,還須考慮其加工工藝、強度、剛度、精度以及與其它零部件相互之間的關系等問題。但結構設計的工作不是簡單的機械制圖,圖紙只是表達設計方案的語言,綜合技術的具體化是結構設計的基礎內容。
對于機械設備來說,想要創(chuàng)造一件具備競爭力的機械設備,的方式就是求助于產品設計公司。在剛開始接觸客戶的時候,對于機械產品的定位,我們可以從和他們的交流中聽到這樣的形容詞?!吧虅?、時尚、簡潔、科技感”等等,然后進行一定的市場調查,給出一定的方案,確定產品外觀,風格的可行性,之后進行定位機械設備的風格。而通過和客戶的交談,我們可以確定客戶喜歡的風格以及大眾對于機械設備喜歡的普遍風格。如何將客戶口中的形容詞形象話的設計出來,就要靠工業(yè)設計師的日常領悟以及對設計經驗的累積了,而機械設備設計不僅僅如此,其本質核心還是機械的功能,所以不僅僅是外表,在功能上與外觀之間還需要進行結構的合理設計才能讓機械設備設計出來的機械產品風格更加鮮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