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顙魚抗病力較強,如能按要求控制水質,做好常規(guī)和預防工作,一般很少發(fā)生病害。
以防為主:黃顙魚屬無鱗魚,對常用耐受能力不及其它魚類,因此在病害防治中要貫徹“以防為主”方針。在投放、運輸、養(yǎng)殖過程中避免損傷魚體,嚴防初春、秋冬低溫季節(jié)感染水霉病。
定期:每半月可用生石灰調節(jié)改善水質,還可使用氯制劑進行水體。定期投喂藥餌預防疫病,每月使用土霉素、大黃、板藍根等中藥拌料投喂預防。高溫生長旺季,可適量添加類,以防性疾病。
有病早治:黃顙魚常見病害有水霉病、性爛鰓病、水腫病、腸炎病、小瓜蟲病等。一旦發(fā)生疾病,要及時診治,盡早盡快對癥用藥。時盡量使用、低毒的綠色漁藥,嚴禁使用敵百蟲、高錳酸鉀等敏感。
黃顙魚的肉質營養(yǎng)豐富,含水量高達77%以上的特性令其口感較之其他食用魚更加滑嫩松散,適宜牙床嬌嫩的幼兒和牙齒退化的老年人作為日常營養(yǎng)物質的膳食來源。在我國又有著“無魚不成席”的說法,東北的鐵鍋雜魚和西南的酸湯黃辣丁都是人們餐桌上常見的美味佳肴,黃顙魚在飲食文化中的高頻度出現足以證明它的鮮嫩爽滑口感是多么地令人心滿意足,然而作為席間的大菜,黃顙魚也有著自己特殊的飲食禁忌。
花身現象也是2014年黃骨魚養(yǎng)殖的一個主要問題,同比往年花身的魚塘明顯增多。一旦黃骨魚出現花身,售價就受到影響,魚中也不樂意收魚?;ㄉ淼闹饕绊懸蛩仄鋵嵑汀跋憬遏~”類似。肝膽問題加上水質底質問題,如亞酸鹽長期過高等兩個方面引起。而肝膽類問題的直接原因也是由于飼料原料毒的長期積累,造成肝膽疾病問題,引發(fā)色素合成機制障礙,加上水質問題,就表現為花身。
加上輔助內服護肝膽、可以基本解決黃骨魚養(yǎng)殖中的病害問題。在對黃骨魚養(yǎng)殖的多年跟蹤中發(fā)現,使用高飼料黃骨魚平均月增重可以超過0.3兩/尾,而檔次較低的飼料一般月增重只能達到0.125-0.2兩/尾,所以飼料檔次對于養(yǎng)殖周期長短的影響非常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