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管理,飼料種類。前期投放動物性飼料,如砸碎的螺螄、雜魚和動物內(nèi)臟等;后期主要采用黃骨魚配合餌料為主。投餌方法。飼養(yǎng)前期日投餌量為藕田內(nèi)黃骨魚體重的1%~3%;飼養(yǎng)中后期日投喂量為藕田內(nèi)黃骨魚體重的5%。上、下午各投喂1次,上午投總量的30%,下午投總量的70%,均投在淺水區(qū)。堅持每天檢查吃食情況,以全部吃完為宜,不宜過量投喂。
雖然吃的每次很少,冬季三個月吃料的總量或者只和高溫季節(jié)一個月相當,但是長魚的重量卻超過了高溫季節(jié)一個月的長肉重量。所以水溫對于魚類的生長是很重要的。如果冬季的營養(yǎng)跟不上,反而會身比較明顯,一條魚身10-20%貌似不明顯,但是一畝里面5000斤魚身500-1000斤將是個巨大的浪費。
背鰭條Ⅱ-6~7;臀鰭條16~20;胸鰭條Ⅰ-7~9;腹鰭條6~7。鰓耙13~16。 [4]
體長為體高的3.1~4倍,為頭長的3.6~4.5倍,為尾柄長的6.2~7倍,為前背長的2.5~2.6倍。頭長為吻長的2.9~3.2倍,為眼徑的2.9~3.8倍,為眼間距的2.1~2.6倍,為頭寬的1.3~1.4倍,為口裂寬的2~2.2倍。尾柄長為尾柄高的1.1~2倍。 [4]
體延長,稍粗壯,吻端向背鰭上斜,后部側(cè)扁。頭略大而縱扁,頭背大部裸露;上枕骨棘寬短,接近項背骨。吻部背視鈍圓。口大,下位,弧形。頜齒及腭齒絨毛狀,均排列呈帶狀。眼中等大,側(cè)上位,眼緣游離;眼間隔寬,略隆起。前后鼻孔相距較遠。前鼻孔呈短管狀。鼻須位于后鼻孔前緣,伸達或超過眼后緣;頜須1對,向后伸達或超過胸鰭基部;外側(cè)頦須長于內(nèi)側(cè)頦須。鰓孔大,向前伸至眼中部垂直下方腹面。鰾1室,心形。鰓蓋膜不與鰓峽相連。鰓耙短小。
雌雄魚的性腺發(fā)育節(jié)律基本一致:成熟系數(shù)從4月下旬開始急速上升,到5月中旬達峰,雌魚為26.8%,雄魚為0.98%。4月中旬以后,繁殖群體中多數(shù)黃顙魚的性腺達Ⅳ期,卵子內(nèi)卵黃大量沉積,大、中、小卵子群明顯可見,精巢乳白色,多分枝,飽滿而亮澤。在繁殖初期,漁獲的雄魚數(shù)量較雌魚多,這主要與雄魚性腺成熟較雌魚早相關(guān);在接近繁殖后期,漁獲的雄魚數(shù)量較雌魚少,這可能與雄魚有筑巢、守巢和保護后代的習性相關(guā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