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鰭位于軀干及尾部之間;臀鰭短??;胸鰭發(fā)達;無尾鰭;它的鰭用肉眼是不太容易看出來的。但用高速攝影,注意觀察,可看到一根根活動的棘條。這些棘條能在一秒鐘內,來回活動七十次的速度。依據從背鰭端傳到另一端的波浪,海馬能乘著此進行波,自由自在地作前后或上下的移動。雄魚尾部腹側具育兒囊,卵產于其內進行孵化,一年可繁殖2~3代。
海馬的游泳姿勢十分優(yōu)美,魚體直立水中,完全賴以背鰭和胸鰭高頻率地作波狀擺動(每秒鐘10次)而作緩慢的游動(每分鐘僅達1~3米)。海馬的活動一般多在白天(上午和下午),晚上則呈靜止狀態(tài)。海馬在水質變劣、氧氣不足或受敵害侵襲時,往往因咽肌收縮而發(fā)出咯咯的響聲,這給養(yǎng)殖者發(fā)出“求救”的信號,但在攝食水面上的餌料時也會發(fā)聲,應加以區(qū)別。
海馬必須利用弓形的頸子當彈簧,以扭動頭部朝前捕捉獵物,這也限制它們捕捉食物的有效距離,只相當于頸子的長度,亦即0.1厘米。然而,海馬卻能利用頭部的特殊形狀,悄悄地靠近獵物,然后加以捕捉,而且成功機率超過90%。海馬的嘴位于長形口鼻的末端,朝獵物移動時,口鼻附近的水紋幾乎不動,所以能夠偷偷地靠近對方,成功捕食。
海馬的攝食量與水溫、水質密切相關。在適溫范圍內,水溫高,則攝食量大,消化快。水質不良時,攝食量減少,甚至停食。在正常條件下,海馬的日攝食量約占體重的10%海馬一次攝食量很大,同時耐饑性也很強,從初生苗到成魚耐饑時間可達4~13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