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大程度降低洪澇災害對養(yǎng)殖場戶造成的損失,快速度恢復畜牧業(yè)生產。7月23日,省農業(yè)農村廳給養(yǎng)殖場戶發(fā)出建議:做到“五及時”“五加強”,盡快恢復畜牧業(yè)生產。
暴雨過后“五及時”
養(yǎng)殖場一方面要積極支持配合地方政府,做好災后恢復生產;另一方面要充分發(fā)揮自身能動性,做好災后自救。
(一)及時轉移受災畜禽。開展圈舍畜禽監(jiān)測與巡視,將受淹和有倒塌危險圈舍內的畜禽迅速轉移至干燥地帶。
(二)及時進行無害化處理。迅速清除受淹畜禽圈舍內溺死的動物尸體,防止畜禽尸體腐爛發(fā)臭和病菌擴散,避免引起疫病流行。及時處理場區(qū)污泥及糞便,防止病菌傳染和寄生蟲蟲卵發(fā)育。加強滅蠅、滅鼠和驅蟲,減少疫病傳播途徑。
(三)及時處理霉變飼草料。盡快檢查庫房儲存飼草料及青貯池貯存青貯飼料的雨淋、水泡等情況,做好淋濕后飼料曬干與脫毒,對霉變飼草料及飼料原料要做銷毀處理。
(四)及時開展環(huán)境。對過水畜禽圈舍先清掃后,應包括畜禽圈舍周圍5米內的地面及畜禽圈舍外墻面;運送畜禽糞便的道路、糞堆等可用強堿類(氫氧化鈉、氫氧化鉀等)、氯化物和酚化合物進行清洗、噴灑。加強畜禽飲用水的,可用漂白粉等氯制劑。
(五)及時做好疫病防控。水淹后極易造成動物傳染病和寄生蟲病流行,特別要注意非洲豬瘟、禽流感、口蹄疫、球蟲病、結核病及中毒病、胃腸道傳染病等動物疫病,可根據情況進行緊急免疫,及早預防動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疾病的發(fā)生。適時調整飼料配方,適量添加多種維生素及其他營養(yǎng)性添加劑,增強機體抵抗力。
降雨間歇做到“五加強”
近幾天降雨減少,養(yǎng)殖場戶要抓住有利用時機,切實做好除險加固和物資儲備。
(一)加強排查檢修。對場區(qū)防雨排澇設施進行細致檢查,對危險薄弱地方再加固加高,防止雨水聚集、飼草料庫房和青貯池進水及圈舍浸水倒塌。加強用電排查,禁止水電同路,防止觸電等事故。清除欄舍周邊特別是排水溝里的污水、污物,保持環(huán)境整潔與排水暢通。及時檢查糞污處理設施運行情況,如有漏排等情況出現(xiàn)及時修復。
(二)加強物資儲備。儲備足夠應急飼料、飼草;準備好防水沙袋、抽水機、應急照明設施、動物防疫液和機械,儲備應急疫苗、藥品等其他物資。落實臨時備用場所,建立畜牧生產“島”。
(三)加強培訓指導??偨Y抗洪防汛經驗教訓,調整優(yōu)化汛期畜牧生產預案,加強職工防洪應急培訓,進一步提高職工意識和防洪抗洪能力。TMR、運料車等畜牧機械盡量不要停放在室外,應用防雨布遮蓋。
(四)加強核心保護。對種畜禽、地方優(yōu)良畜禽品種采取特別保護措施,確保核心群、保護群飼養(yǎng)在圈舍;緊急時采取果斷措施,盡快、及時轉移人員、轉移畜禽,確保人員,減少畜禽傷亡。
(五)加強值守響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