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級
每類生物防護實驗室根據(jù)所處理的微生物及其毒素的危害程度各分為四級。各級實驗室的生物防護要求依次為:一級,四級。
選址
三級生物防護實驗室可與其他用途房屋設在一棟建筑物中,但必須自成一區(qū)。該區(qū)通過隔離門與公共走廊或公共部位相隔。
形態(tài)學時期
微生物的形態(tài)觀察是從安東尼·列文虎克發(fā)明顯微鏡開始的,他利用能放大50~300倍的顯微鏡,清楚地看見了和原生動物,他的發(fā)現(xiàn)和描述首次揭示了一個嶄新的生物世界——微生物世界。在微生物學的發(fā)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病源微生物
引起人和動物致病的微生物叫病源微生物,有八大類:
1,:引起皮膚病。深部組織上感染。
2,放線菌:皮膚,傷口感染。
3,螺旋體:皮膚病,血液感染 如梅毒,鉤端螺旋體病。
4,:皮膚病化膿,上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食物中毒,敗血壓癥,急性傳染病等。
5,立克次體:斑疹傷寒等。
6,衣原體:沙眼,泌尿生殖道感染。
7,病毒:肝炎,乙型腦炎,麻疹,艾滋病等。
8,支原體:肺炎,尿路感染。
生物界的微生物達幾萬種,大多數(shù)對人類有益,只有一少部分能致病。有些微生物通常不致病,在特定環(huán)境下能引起感染稱條件致病菌。 能引起食品變質(zhì),腐敗,正因為它們分解自然界的物體,才能完成大自然的物質(zhì)循環(h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