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茅臺酒工藝被確定為國家機密加以保護。2001年,茅臺酒傳統(tǒng)工藝列入首批物質文化遺產(chǎn)。2006年,批準將“茅臺酒傳統(tǒng)釀造工藝”列入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并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2003年2月14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準對“茅臺酒”實施原產(chǎn)地域產(chǎn)品保護 [1-2] 。2013年3月28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準調整“茅臺酒”地理標志產(chǎn)品保護名稱和保護范圍。
茅臺酒廠區(qū)建于赤水河上游,水質好、硬度低、微量元素含量豐富,且無污染。峽谷地帶微酸性的紫紅色土壤,冬暖夏熱、少雨少風、高溫高濕的特殊氣候,加上千年釀造環(huán)境,空氣中充滿了豐富而獨特的芳香。
茅臺酒用高粱皮厚,并富含2%-2.5%的單寧,通過茅臺工藝發(fā)酵使其在發(fā)酵過程中形成兒茶酸、香草醛、阿魏酸等茅臺酒香味的前體物質,后形成茅臺酒特殊的芳香化合物和多酚類物質等。這些有機物的形成與茅臺酒高粱及地域微生物群系密切相關,也是茅臺酒幽雅細膩、酒體豐滿醇厚、回味悠長的重要因素,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茅臺酒富含一定的多酚類物質,適量飲用,不傷肝。
茅臺酒(貴州茅臺酒)產(chǎn)地范圍為貴州省仁懷市茅臺鎮(zhèn)內,南起茅臺鎮(zhèn)地轄的鹽津河出水口的小河電站為界,北止于茅臺酒廠一車間的楊柳灣,并以楊柳灣羊叉街路上到茅遵公路段為北界,東以茅遵公路至紅磚廠到鹽津河南端地段為界,西至赤水河以赤水河為界,約7.5平方千米。從該范圍往南延伸,地處赤水河峽谷地帶,東靠智動山、馬福溪主峰,西接赤水河,南接太平村以堰塘溝界止,北接鹽津河小河口與原范圍相接,延伸面積約7.53平方千米,總面積共約15.03平方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