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訂裱式
畫心修整后,根據(jù)字畫的幅度大小、形狀及內容分別裝裱成畫片、條幅、手卷和冊頁等形式。
①畫片。字畫四周鑲嵌綾絹、扶背后裝入鏡框的稱“畫片”,也稱“鏡心”,有橫式和立式兩種。橫式的裱綾,上下兩條邊大小相同,兩條立柱應比上下的兩條綾邊寬。立式的兩條綾邊相同,天頭要比地頭略大。
②條幅。俗稱“中堂”。立式畫心可裱成一色、二色或三色條幅。天地頭、綾圈、隔界多大適度,要依畫心大小確定。橫式畫心多裱成橫披或“宣和裱”。宣和裱式一般不鑲綾邊,只鑲上下隔界、天地頭及古銅絹邊,天頭處貼兩條與隔界用料相同的“綬帶”,又名“驚燕帶”。橫披粘上天桿,兩頭分別粘上月牙桿的稱做“月牙桿橫披”。數(shù)幅內容相關而又張幅相同的立幅畫心,可裝裱成條屏、通景屏或對聯(lián)。屏類條幅的天地及邊界的裱綾不宜大;4條、6條或8條的通景屏,因畫面相連,只在上下兩條的外邊鑲綾。
字畫如何保管
因書畫是用宣紙、絹、綾、帛等作底,時間久了很容易蟲蝕破損,更怕潮濕又忌干燥,
與其它文物相比,顯得更為嬌貴。為限度地延長其壽命,保護書畫工作非常重要。
現(xiàn)就一些基本常識介紹如下:
一、書畫不能懸掛在潮濕、油污的墻壁上。
二、掛畫首先注意掛釘?shù)睦喂?。掛畫的方法很講究,右手執(zhí)畫杈,勾住書畫絳帶中
心,左手托住畫的中間部位,大、小指在內,中三指在外,隨著畫杈的舉高,托畫左手
指要松,慢慢展開,掛好后再離手。摘畫時左右手與掛畫姿式同。摘下后平放于案上,
卷畫時注意卷齊、卷緊。如果是兩個人,其中一人牽住天桿,另一人握住兩邊軸頭慢慢
上卷。如果遇有畫幅過寬,兩手難握住,可一手半握畫之中部,另一手轉動軸頭卷畫。
要注意牽天桿的人將畫舉高,卷畫人要低一點,以防折壞畫芯。
展閱手卷必須在桌案上,案面要求潔凈,彈去灰塵擦掉穢物,墨水瓶之類遠離桌案。展閱時絳帶、別子,要平順放在包首上,然后雙手大拇指在內,四指在外,隨展隨卷。兩手指不要接觸畫面,防止卷尾未展部分掉落地下。收卷時雙手隨時整理斜度,卷畢,一手握住外桿,手卷垂直放于案上,一手掌心按住側面順勢將畫卷卷緊,別好。
四、冊頁,將面子啟開,四指插在兩畫頁背面折疊處,慢慢上提翻閱。手避免接觸畫頁正面。如果是散頁,要一開一開順序翻閱,不要隨便亂抽提拿。
破殘書畫中零碎片,不能丟失,要及時進行揭裱修復。越久放對書畫越不利。專用于包裝手卷的袱子,乾隆時比較時興,內府藏品多用此,并貼有內廷供奉題簽,十分講究。今人可效法。
如果發(fā)現(xiàn)某件字畫受潮發(fā)霉,應速將此畫掛在空氣流通的地方,但不能讓陽光直曬,輕微發(fā)霉,可用撣子輕輕彈去,如發(fā)霉現(xiàn)象嚴重,應重新裝裱修復。 書畫不能長久懸掛,否則會變形。收藏者要將收藏的作品輪換掛,從欣賞的角度會感到新鮮,同時又是對書畫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