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墻防水的砌筑要求:砌筑時避免外墻墻體重縫、透光,砂漿灰縫應均勻,墻體與梁柱交接面,應清理干凈垃圾余漿,磚砌體應濕潤,砌筑墻體不可一次到頂,應分二至三次砌完,以防砂漿收縮,使外墻墻體充分沉實,另注意墻體平整度檢測,以防下道工序批灰過厚或過薄。
屋面與外墻面聯(lián)系緊密,屋面節(jié)點設計和施工至關重要?!段菝婀こ碳夹g規(guī)范》及《屋面工程質量驗收規(guī)范》GB50207-2002明確要求應做好一頭(防水層的收頭),二縫(變形縫,分格縫),三口(水落口、出入口、檐口)和四根(女兒墻根、設備根、管道根、煙囪根)等泛水部位的細部構造處理。對于解決屋面節(jié)點滲漏水問題,從設計上,要求設計人員對這些部位強化處理,詳細出圖。充分考慮結構變形、溫差變形、干縮變形、振動等影響,采用節(jié)點密封、防排結合、剛柔互補、多道設防等做法滿足基層變形的需要。從施工上,施工前應制定屋面防水施工專項方案,對施工人員要詳細交底,讓他們對操作要點做到心中有數(shù),以確保節(jié)點防水的可靠性。
在合理使用和正常維護的條件下,有下列情況之一的建筑外墻,宜進行墻面整體外墻防水:
1年降水量≥800mm地區(qū)的高層建筑外墻;
2年降水量≥600mm且基本風壓≥0.5kN/m2地區(qū)的外墻;
3年降水量≥400mm且基本風壓≥0.4kN/m2地區(qū)有外保溫的外墻;
4年降水量≥500mm且基本風壓≥0.35kN/m2地區(qū)有外保溫的外墻;
5年降水量≥600mm且基本風壓≥0.3kN/m2地區(qū)有外保溫的外墻
6年降水量大于等于400mm地區(qū)的其他建筑外墻應采用節(jié)點構造防水措施
在外墻裝修中,外墻粘貼保溫前,其往往會多加一道外墻防水工序,以保證外墻的防水質量。在生活中,外墻是保護室內的屏障,只有做好防水保護,才能在日后生活中減少煩惱,在日常的生活中,外墻長期裸露在外,遭受風吹雨淋。因此提升外墻的防水效果及質量,是外墻裝飾裝修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