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觀水通常指用于視覺觀賞的水體,通常分為兩類:一類是自然水景,像天然的湖泊、河流等;另一類是人工水景,像噴泉、人工湖、城市小型河道等,都是露天地表水,自凈能力非常低,并且非常容易受到污染。以較低的投資成本和運行費用,改善和保持景觀水質、使其達到規(guī)定標準的工程措施;景觀水通常包括池塘、人工湖、流經城市的小型河道等,景觀水治理需因地制宜、綜合治理,常用的方法包括物理法、生物法和生態(tài)法。假設沒有污水排入,景觀水主要面臨以下幾種主要污染因素:
1.雨水地表徑流所帶來的地表和土壤中的有機物和氮磷元素(地表雨水污染程度相當于生活污水);
2.大氣降塵所帶來的外來有機物和氮磷元素;
3.湖泊本身不斷衍生死亡的生物群落積累而成的有機物等;
4.夏季高溫時太陽暴曬導致藍藻大量爆發(fā)。
目前,我國眾多噴泉景觀水體都有不同程度的水質惡化,特別是有機物、磷、氮等物質在水體中積蓄后會促進藻類的快速繁殖,而藻類的繁殖、生長過程中會消耗水體中的氧氣,使水體豐富養(yǎng)化。造成富營養(yǎng)化的原因是景觀水體未設置水處理設施,而相當不部分噴泉水景項目由于建設單位為了節(jié)省投資而未設置安裝水處理設備,因此達不到規(guī)程規(guī)定的三四類景觀水的水質標準。這些項目雖然從整體上美化了環(huán)境,但從另一方面又對環(huán)境造成了污染。
城市雨水中水資源利用日益受到世界各國的關注與重視,特別是在發(fā)達國家,城市雨水的收集利用已達到很高的水平,如法國、德國、日本、澳大利亞、比利時等國家。屋面和地面雨水收集利用得到廣泛應用,成為重要生產、生活用水來源。例如:澳大利亞悉尼2000年奧運會主會場,為了利用中水和雨水,修建了多個蓄水池,還投資800萬澳元修建了一個水處理車間,日處理能力約為1.5萬立方米,經過霧里化學、紫外線,膜處理后的水質清澈透明、無異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