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結構特征分類
統(tǒng)包型。在各纜芯外包有統(tǒng)包絕緣,并置于同一護套內。
分相型:分相屏蔽,一般用在10-35kV油浸紙絕緣或塑料絕緣。
鋼管型。電纜絕緣外有鋼管護套,分鋼管充油,充氣電纜和鋼管油壓式、氣壓式電纜。
自容型。護套內部有壓力的電纜,分自容式充油電纜和充氣電纜。
扁平型。三芯電纜的外形是扁平狀,一般用于大長度海底也纜。
發(fā)黃通常的幾個原因是:
1、錫爐溫度過高,流動性大,導致鍍層針孔過大,銅錫滲透快
2、錫層太薄,銅錫滲透快
3、助焊劑鹵素殘留物過多,銅表面酸洗不夠徹底
4、包裝時間太快,熱量未散、錫爐雜質過多
5. 銅材品質不過關,雜子太多
因為溫度影響原子活動快慢,所以熱天比冷天發(fā)黃快
此問題處理如下:
1.模具孔徑>線經(jīng)+0.02mm(目的很簡單不能鍍層太薄);
2.生產(chǎn)后放置2小時左右再包裝即可(目的:內部散熱)
3.購買好的助焊劑,配好助焊劑濃度,主要是助焊劑影響鍍錫品質;
4.挑選更好的無氧銅絲;
首先,使用上的區(qū)別:
發(fā)熱電纜適合于采暖期不間斷使用的用戶,屬低溫地面輻射采暖系統(tǒng)。采暖舒適,一般不間斷使用,短時間家中無人可調低室內溫度,但不宜關閉,除非長時間無人比如3天以上則可關閉系統(tǒng)。原因就是發(fā)熱電纜有至少3公分厚的水泥層,如果鋪設地磚,水泥層將更厚,要把這么厚的蓄熱層加熱需要大量的時間,而這時間耗費的電量遠高于一直持續(xù)低溫運行所耗費的電量。水暖與其類似,也屬不間斷使用類型。電熱膜適合于可間斷使用采暖的用戶,也屬低溫地面輻射采暖系統(tǒng)。采暖舒適,發(fā)熱均勻,鋪裝木地板時可直接鋪設在電熱膜上,無蓄熱層,所以地面升溫快,開啟后10多分鐘地面就明顯感覺有溫度了,1小時就能使空氣升溫6-8度,因此用電熱膜地暖可以隨時開關,無需像水暖或者發(fā)熱電纜不間斷使用。
層高的區(qū)別:
發(fā)熱電纜由于其特殊性能必須要水泥豆石混凝土回填層,所以地面抬高至少4-5公分(包括保溫層/發(fā)熱層/水泥層,不包括地板或者地磚層)電熱膜由于是平整的物理形態(tài),如果貼地板則無需水泥回填層,所以地面僅抬高2公分(包括保溫層/發(fā)熱層,不包括地板層或者地磚層)。
安裝方法區(qū)別:
發(fā)熱電纜施工相對簡單,天然防水性能好。其實無論是發(fā)熱電纜,還是電熱膜,都是在國外長期使用的,至少進口產(chǎn)品的質量是能經(jīng)受住考驗的。選擇好產(chǎn)品后,關鍵是要選擇正規(guī)的施工公司,杜絕不規(guī)范操作帶來的隱患。
破壞修復區(qū)別:
發(fā)熱電纜一經(jīng)破壞,不可修復,否則隱患大;電熱膜破壞,可修復,修復后無隱患。一般來說,地暖做好后,有地磚/地板甚至水泥層完全覆蓋,出問題的幾率是相當小的。但是要注意不能向地面打尖銳的硬物,在地暖剛做好之后的裝修過程中,不能在地暖表面進行切割(比如切割木板,地磚等)。
安裝區(qū)域區(qū)別:
發(fā)熱電纜由于其防水性能好,可適用于更多的地方,比如廚房,衛(wèi)生間,陽臺,窗臺,屋頂?shù)确e水或者積雪的地方。電熱膜也可使用于這些地方,前提必須做好更多的放水處理,否則易出現(xiàn)隱患。
其次,再說相同點:
都是耗費的電能,毋庸置疑,從能量轉換角度討論,都是電能轉換為熱能,發(fā)熱電纜與電熱膜的電熱轉換率都相當高,轉化率接近100%,所以產(chǎn)生的熱量相當,只是發(fā)熱電纜前期被水泥蓄熱層儲存了太多的熱量釋放慢而已,而電熱膜熱量快速的傳導到空氣中,所以發(fā)熱電纜升溫慢,電熱膜升溫快就是這個道理。但是如果終要滿足同一個房間采暖需求的話,兩種所消耗的能量應該是一致的,而不可能說是那種比較省電。
由于發(fā)熱電纜和電熱膜都是耗費電能,所以安裝面積受電源限制,以成都為例,一般戶型均安裝單相60A電表,63A空氣開關,電表有一定的冗余空間,如果不換空氣開關的情況下,還要考慮家里其他用電電器,一般情況下只能安裝80平米采暖面積。如果還要增加采暖面積則需要換電表,空氣開關等或者不同時開地暖,不然由于線路負載過大而引起開關跳閘。發(fā)熱電纜與電熱膜一般情況下還受電源進戶電能表,電線粗細,開關額定電流大小控制,所以大面積安裝前一定提前獲得這些參數(shù)進而評估是否夠安裝。
(1)電纜在室內采用明敷時,電纜不應有黃麻或其他易延燃的外護層。
(2)無鎧裝的電纜在室內水平明敷時距地面不應小于2.5m,垂直敷設時距地面不應小于1.8m,否則應有防止機械損傷的措施。
(3)相同電壓的電纜并列明敷時,電纜之間的凈距不應小于35mm,并不應小于電纜外徑。1kV以下電力電纜及控制電纜與1kV以上電力電纜宜分開敷設,當并列明敷設時,其凈距不應小于0.15m。
(4)為了防止熱力管道對電纜產(chǎn)生熱效應以及在施工和檢修管道時對電纜可能造成的損壞,電纜明敷時,電纜與熱力管道的凈距不應小于1m,否則應采取隔熱措施。電纜與非熱力管道的凈距不應小于0.5m。
(5)電纜水平懸掛在鋼索上時,電力電纜固定點間的間距不應大于0.75m,控制電纜固定點間的間距不應大于0.6m。
(6)電纜在室內埋地敷設或電纜通過墻、樓板時,應穿鋼管保護,穿管內徑不應小于電纜外徑的1.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