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災時需要集聚在避難層的人員密度較大,為不至于過分擁擠,結合我國的人體特征,避難層的使用面積按每平方米平均容納5人確定。為使需要避難的人員不錯過避難層,要求防煙樓梯間在避難層錯動位置或上下層斷開,使人員均可經避難層方能上下。
當防煙樓梯間的前室為敞開的凹廊時,開向凹廊的門應為乙級防火門;當防煙樓梯間的前室為敞開的陽臺時,開向陽臺的門、窗可設普通門、窗,但不得設置移門或側拉門。
防煙樓梯間及其前室(合用前室)內嚴禁敷設可燃氣體管道,防煙樓梯間及前室(合用前室)、為防煙樓梯間自然排煙的陽臺、凹廊內不應設有可燃物(包括管道保溫材料)。
避難層可兼作設備層,但設備管道宜集中布置,其中的易燃、可燃液體或氣體管道應集中布置,設備管道區(qū)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隔墻與避難區(qū)分隔。管道井和設備間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墻與避難區(qū)分隔,管道井和設備間的門不應直接開向避難區(qū);確需直接開向避難區(qū)時,與避難層出入口的距離不應小于5m,且應采用甲級防火門。
避難間內不應設置易燃、可燃液體或氣體管道,不應開設除外窗、疏散門之外的其他開口;
通向避難層(間)的防煙樓梯間可不在避難層(間)分隔、同層錯位或上下層斷開,但應符合下列要求:
樓梯間應開設直接進入避難層(間)的門;
避難層(間)的門應為自行關閉的乙級防火門且朝避難層(間)方向開啟;
樓梯間內應設火災事故應急照明,避難層樓層顯示等燈光疏散指示標志,其地面照度不應低于5LX;
樓梯間內應設置應急廣播,在火災發(fā)生時播報避難層(間)所處的樓層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