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首層到個避難層之間的高度不大于50m,以便對火災時不能經樓梯疏散而要停留在避難層的人員可采用消防云梯車進行救援。此外,根據普通人爬樓梯的體力消耗情況,結合各種機電設備及管道等的布置和使用管理要求,兩個避難層之間的高度以不大于50m較為適宜。50m的救援高度主要是考慮了目前國內主戰(zhàn)舉高消防車,如50m高云梯車的操作要求。
半敞開式避難層。四周設有高度不低于 1. 2m的防護墻,上部開設窗戶和固定的金屬百頁窗。這種避難層既能防止煙氣侵入,又具有良好的通風條件,可以進行自然排煙。但它仍具有敞開式避難層的缺點,不適用于寒冷地區(qū)。
封閉式避難層(間)。封閉式避難層(間)四周及隔墻采用耐火防護墻,室內設有獨立的空調系統和防排煙系統,外墻及隔墻一般不開門窗;如開門窗,則采用甲級防火門窗。封閉式避難層可防止煙氣和火焰的的侵害以及免受外界氣候的影響。
當防煙樓梯間的前室為敞開的凹廊時,開向凹廊的門應為乙級防火門;當防煙樓梯間的前室為敞開的陽臺時,開向陽臺的門、窗可設普通門、窗,但不得設置移門或側拉門。
防煙樓梯間及其前室(合用前室)內嚴禁敷設可燃氣體管道,防煙樓梯間及前室(合用前室)、為防煙樓梯間自然排煙的陽臺、凹廊內不應設有可燃物(包括管道保溫材料)。
避難層可兼作設備層,但設備管道宜集中布置,其中的易燃、可燃液體或氣體管道應集中布置,設備管道區(qū)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隔墻與避難區(qū)分隔。管道井和設備間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墻與避難區(qū)分隔,管道井和設備間的門不應直接開向避難區(qū);確需直接開向避難區(qū)時,與避難層出入口的距離不應小于5m,且應采用甲級防火門。
避難間內不應設置易燃、可燃液體或氣體管道,不應開設除外窗、疏散門之外的其他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