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在節(jié)日里用舞獅和舞龍來祈求獅子的祝福。獅子的外形威猛,動作有力,表情多變。民間傳說很多,一時間化為神話,被卷入歷史。這為舞獅增添了許多神秘色彩,使其更加深入人心。人們認為獅子是吉祥吉祥之獸,舞獅可以帶來好運。因此,每逢過年或其他慶?;顒樱紩阼尮谋夼诼曋形瑾{,祈求吉祥。
醒獅是武術(shù)與舞蹈、音樂等文化活動的結(jié)合。表演時敲鑼打鼓,舞獅者先擊打南拳,稱為“開樁”,然后兩人舞獅,另一人頭戴面帶微笑的“大頭佛”頭,手里拿著一個大葵花扇。獅子上臺了。舞獅的動作多以南拳馬式為主。主要套路有“采青”、“高臺飲水”、“獅子吐球”、“踩梅花樁”等。其中,“彩青”是醒獅的精髓。有崛起、傳承、轉(zhuǎn)移、結(jié)合的過程,具有戲劇性和敘事性。
舞龍源自古人對龍的崇拜,每逢喜慶節(jié)日,人們都會舞龍,從春節(jié)開始舞龍,然后二月“龍?zhí)ь^”、端午節(jié)時也舞龍。舞龍時,龍跟著繡球做各種動作,穿插,不斷地展示扭、揮、仰、跪、跳、搖等多種姿勢。所以以舞龍的方式來祈求平安和豐收就成為全國各地漢族的一種民俗文化。
舞獅是一種亞洲民間傳統(tǒng)表演藝術(shù),表演者在鑼鼓音樂下扮成獅子的樣子,作出獅子的各種形態(tài)動作。中國民俗傳統(tǒng),認為舞獅可以驅(qū)邪辟鬼。故此每逢喜慶節(jié)日,例如開張慶典、迎春賽會等,都喜歡敲鑼打鼓,舞獅助慶。舞獅有南北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