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通過地下匍匐的根莖成片生長,也可以通過開花結籽繁衍,種子被稱為竹米。有些種類的竹筍可以食用。竹枝桿挺拔,修長,四季青翠,傲雪凌霜,倍受中國人喜愛,與梅、蘭、菊并稱為“花中四君子”,與梅、松并稱為“歲寒三友”,從古文人墨客,愛竹詠竹者眾多,很多竹子的原產(chǎn)地在中國,也稱之為中國的文物標志。
竹的地下莖(俗稱竹鞭)是橫著生長的,中間稍空,也有節(jié)并且多而密,在節(jié)上長著許多須根和芽。一些芽發(fā)育成為竹筍鉆出地面長成竹子,另一些芽并不長出地面,而是橫著生長,發(fā)育成新的地下莖。因此,竹子都是成片成林的生長。嫩的地下莖和竹筍可以食用。
秋冬時,竹芽還沒有長出地面,這時挖出來就叫冬筍(黃泥拱);春天,竹筍長出地面就叫春筍。冬筍和春筍都是中國菜品里常見的食物。春天時,竹芽在干燥的土壤中等待春雨,如果下過一場透雨,春筍就會以很快的速度長出地面。
東南亞位于熱帶和南亞熱帶,又受太平洋和印度洋季風匯集的影響,雨量充沛,熱量穩(wěn)定,是竹子生長理想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也是世界竹子分布的中心。當前全世界竹林面積約2,200萬hm2。世界的竹子地理分布可分為3大竹區(qū),即亞太竹區(qū)、美洲竹區(qū)和非洲竹區(qū),有些學者還單列,歐洲、北美引種區(qū)”。 [2] 竹子在下雨后生長的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