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數據以“文件”形式可長期保存在外部存儲器的磁盤上。由于計i算機的應用轉向信息管理,因此對文件要進行大量的查詢、修改和插入等操作。
(2)數據的邏輯結構與物理結構有了區(qū)別,程序和數據分離,使數據與程序有了一定的獨立性,但比較簡單。數據的邏輯結構是指呈現在用戶面前的數據結構形式。數據的物理結構是指數據在計算機存儲設備上的實際存儲結構。程度與數據之間具有“設備獨立性”,即程序只需用文件名就可與數據打交道,不必關心數據的物理位置。由操作系統的文件系統提供存取方法(讀/寫)。
(3)文件組織已多樣化。有索引文件、鏈接文件和直接存取文件等。但文件之間相互獨立、缺乏聯系。數據之間的聯系需要通過程序去構造。
(4)數據不再屬于某個特定的程序,可以重復使用,即數據面向應用。但是文件結構的設計仍是基于特定的用途,程序基于特定的物理結構和存取方法,因此程度與數據結構之間的依賴關系并未根本改變。
(5)用戶的程序與數據可分別存放在外存儲器上,各個應用程序可以共享一組數據,實現了以文件為單位的數據共享文件系統。
(6)對數據的操作以記錄為單位。這是由于文件中只存儲數據,不存儲文件記錄的結構描述信息。文件的建立、存取、查詢、插入、刪除、修改等操作,都要用程序來實現。
(7)數據處理方式有批處理,也有聯機實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