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在喪期祭奠活動中,雖然儀式很多,但到了現(xiàn)在喪期已是簡單了許多,主要有設靈堂、客祭、做七等等。有些喪事簡辦的,同時也免掉了喪期中的祭奠活動。
設靈堂:人氣絕身亡后,喪家便在自家設靈堂,以便祭奠民間相信靈魂不死,認為死亡僅僅是靈魂擺脫肉體的束縛,因此,必須讓靈魂有一個安頓之處,久而久之,演變成現(xiàn)在的靈堂作為一種臨時的對諸祭奠的場所。
送紙儀即送楮儀,潮俗凡親朋舊故逝世,在接到訃告后,即送去挽聯(lián)、軸幅、紙鏹、等祭悼物品者均稱為紙儀。近代以來,多改為送銀兩、紙幣,幫助喪家辦理喪事。錢額多少不拘,惟應單數(shù),不能雙數(shù),喪家對紙儀全收回禮,回禮物品也均為單數(shù),有布匹,面巾,糖果等。隆重者或對遠方來者須宴請。俗稱食炊飯。
不同等級城市和不同區(qū)域之間收費標準差異不大。但值得注意的現(xiàn)象是,經(jīng)濟欠發(fā)達地區(qū)的基本殯葬收費標準普遍高于經(jīng)濟發(fā)達地區(qū),甚至有13個省份的縣(市)殯儀館收費標準高于省會城市。由此推斷,低收入群體基本殯葬支出的經(jīng)濟壓力要高于高收入群體,是殯葬救助保障制度應當關注的重點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