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花轎是婚俗文化的具體表現(xiàn),不僅有著悠久的歷史性,而且還有著獨特的趣味性。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時代的進步,此習俗雖被彩車迎親所取代,然而,這一悠久獨特的歷史文化風情,卻給人們留下了難以忘懷的印象。 舊時,由于交通不發(fā)達,婚姻嫁娶,均以轎代步,一是顯得隆重氣派,二是表示熱鬧喜慶。花轎也稱彩轎,即以紅色綢緞做成轎衣,在四周用彩線繡出“百年好合”、“花好月圓”、“龍鳳呈祥”、“雙燕齊飛”等喜慶圖案,再套上木轎即成。抬花轎的人數(shù),一般為4個人,也有8個人的,轎前轎后對半,并配有彩旗、嗩吶、銅鑼、高燈等隨轎物件。 二、抬花轎的類別 抬花轎分平抬、鬧抬、戲抬3種。要求步調一致,行動統(tǒng)一?;閼c行路途中,如遇轉彎、溝坎等障礙時,那么前行轎夫就會喊出各種“彩頭”來提示后方的隊伍。
抬花轎分平抬、鬧抬、戲抬三種,要求步調一致,行動統(tǒng)一。行路途中,如遇轉彎、溝坎等障礙時,均由前行轎夫喊出各種“彩頭”予以提示。平抬,即抬著花轎平和行路,使新娘坐入轎中感到舒適;鬧抬就是喊起號子,吹奏樂曲,鳴放鞭炮,使迎親場面顯得熱鬧;戲抬就是花轎快要接近男方家門前,轎夫采取搖、擺、抖等動作,使花轎處于不平穩(wěn)狀態(tài),用以戲逗轎內的新娘。隨行人員伴之喊叫、起哄,為轎夫助威;樂隊也隨之鼓樂高奏,為轎夫鼓勁;迎親者也隨之拋出彩禮錢,以示喜慶,使其成為迎親途中為熱鬧壯觀的場面。喜轎快要到達男方家時,男方要放炮仗歡迎。進入男方家,花轎要從火盆上抬過去,以火祛邪,也象征著小兩口今后日子紅紅火火。
華麗至極的古代花轎
在中國古代,有些花轎的形制樣式精美絕倫、巧奪天工。在浙江省博物館中,就有一架號稱“鎮(zhèn)館之寶”的清金箔貼花花轎,也叫“萬工轎”,是清末民初的寧波式花轎。清金箔貼花花轎之所以又稱“萬工轎”,顧名思義,是因為制造這架花轎時耗費了一萬多個工時,十幾個工人花費了約摸十年的時間才將其制作完成。
這架花轎是我國現(xiàn)存蕞豪華的花轎,遠遠望上去金碧輝煌,仿似是一座豪華的宮殿。這座花轎全身沒有使用一顆釘子,都使用榫卯結構來聯(lián)結,耗費了巨大的精力和財力、物力。清金箔貼花花轎的轎頂上是立體的、用錫制成的綻放的紅蓮;花轎轎身上雕刻有二百五十個人物,還有24只鳳凰,38條龍,54只仙鶴,74只喜鵲,92只獅子和124處石榴百子等,精妙絕倫,巧奪天工。
八抬大轎當街走,這樣的中式婚禮讓人著實羨慕。
“坐轎子,扇扇子,榮華富貴一輩子!……”一頂喜氣洋洋的“八抬大轎”出現(xiàn)在民俗大街,在熱鬧的鼓樂聲中緩緩而行,一位穿著古裝的中年女子邊扶著花轎邊唱著小調。一對新人大喜的日子,他們用抬轎的迎親方式,為自己留下美好的記憶。
走在隊伍前面的四人舉著紅色喜牌,上面分別寫著“趙府”、“迎親”等字樣。后面緊跟著四個吹鼓手,搖頭晃腦,賣力地吹著。再往后,就是八個轎夫抬著的花轎。轎頂扎著5個紅綢大花球,轎身用紅底金線繡著龍鳳呈祥圖案,連轎夫們扛在肩頭的轎桿和連接處的繩子,都被涂上了紅色。整個花轎遠遠看去,一片大紅,很是喜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