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的人才因為著急用證,想要快速拿證。但是這個得普及一下,不同等級的工程師職稱辦理周期都是不同的,像初級工程師都是四個月左右,但是中級職稱評定就不一樣,人事局頒發(fā)的證書周期一般為5到7個月不等,高級工程師一般是一年,但是這些騙子說的辦理的周期相當短,一般1個月到2個月,所以這個時候要小心了,證書沒有說那么快下證的。大家也可以根據基本的時間來檢驗機構。
有一些機構宣稱什么資料都不要一樣可以拿證。如果聽到這樣的話,那么基本上是騙人的。畢竟中級職稱不是那么簡單的,就算他們有綠色通道,就算他們牛的不行,但是年齡問題都不太可能有大的變動,基本不會說差很多就給你評審通過,加上每年的職稱評審都是按照比例來的,必定有一定的不及格率,所以對于評審,建議人才理性對待。
中級工程師職稱評定流程是什么?
1、確認申報資格與材料
中級工程師職稱評審所需的申報資格分別是助工證、學歷與工作年限。
中級工程師職稱—申報條件:
1、碩士學歷:逐級申報,取得初級職稱后,從事本專業(yè)技術工作滿2年。無職稱申報,從事專業(yè)技術工作3年以上。
2、大學本科學歷:逐級申報,取得初級職稱后,從事本專業(yè)技術工作滿4年。無職稱申報,從事專業(yè)技術工作7年以上。
3、大學專科學歷:逐級申報,取得初級職稱后,從事本專業(yè)技術工作滿4年。無職稱申報,從事專業(yè)技術工作9年以上。
4、中專學歷:無職稱申報,從事專業(yè)技術工作11年以上。而在材料方面,需要提供的材料有:社保(半年以上)、繼續(xù)教育(90學時)、論文一篇、三到五份項目業(yè)績及工作證明、勞動合同、畢業(yè)證書、學位證書等等。
2、選擇申報專業(yè)
是與個人近年來的工作相關的專業(yè),可以是相同專業(yè),也可以是相近專業(yè)。
3、申報材料審核
在中級工程師職稱評審材料備齊后,到了申報的時間節(jié)點就可以在網上進行提交審核。
4、評委會進行評審程序
等到材料初步審核完后,下一步就是組織專家評委們對材料進行評審。
5、等待名單公示
在中級工程師職稱評審工作結束后,會有相關通過人員的名單在官方網站進行公布,申報人員到時就可以去網站上進行查看。要是能在名單上看到自己的名字,且公示之后無異議的話,那么恭喜你成功通過評審了。如果申報人對職稱評審結果有異議的,也可向職稱評審辦事機構提出復核申請。
6、查詢職稱證書
現在普遍實行的都是電子職稱證書,通常審核通過之后,在一到三個月內證書就會下來,到時登錄申報系統打印下載即可。
職稱評定流程包括哪些?
1、 個人申報
在接到上級文件后人事處起草評審通知下發(fā)到各部門,各部門匯總個人申請情況報送人事處。
2 、資格審查
人事處對申報人的基本情況(包括任職年限、學歷、年度考核、職稱外語、計算機考試等)進行審查。其中初職參評中職任職年限須滿四年,中職參評副高及副高參評正高任職年限須滿五年,若改評另多加一年。
3 、填寫職稱評審表
人事處為符合申報條件的人員發(fā)放職稱評審相關表格,包括基本情況表、業(yè)務情況表(非高教系列人員填寫)、教學情況表(高教系列人員填寫)、科研情況表等。破格人員另須填寫破格推薦表,引進人員另須填寫引進推薦表。
4 、報送材料
參評人員將參評材料分類報送人事處、科研處、教務處。其中基本材料報送人事處,論文著作等報送科研處,教學情況報送教務處。
5、 量化打分
人事處、科研處、教務處對參評人員分別進行量化打分。其中,非高教系列另安排述職,并由評委打分。
公布量化打分結果,如有爭議,以書面形式向相關部門反映。
6 、專家評審(推薦)
專家評審(推薦)委員會進行專家評議(高教系列中職、實驗系列中職為正式評審,其它為推薦)。
7、 公示
專家評審(推薦)結果在全校范圍內公示,接受群眾監(jiān)督。
8、 推薦上報
經公示無爭議的推薦人員重新組卷上報省教育廳職改辦,參加各系列正式評審。組卷材料包括:職稱評審表、現任資格評審表(由人事處提供)、破格及引進人員的破格或引進推薦表、職稱外語及計算機合格證、年度考核表(由人事處提供)、現任職稱證書、畢業(yè)證書、獎勵證書、科研成果、工作總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