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粗一看,簡直是不能懂的,這就仿佛他后來的譯書。”魯迅不主張譯文完全中國化。不完全中國化的譯本“不但在輸入新的內(nèi)容,也在輸入新的表現(xiàn)法。”他認為中國語法不夠精密?!斑@語法的不精密,就在證明思路的不精密,換一句話,就是腦筋有些胡涂?!?/p>
翻譯派
在主張直譯方面,瞿秋白和魯迅見解一致。他說:“翻譯——除出能夠介紹原來的內(nèi)容給中國讀者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幫助我們創(chuàng)造出新的中國的現(xiàn)代言語?!钡撬瑫r指出:“當翻譯的時候,如果只管‘裝進異樣的句法’等等,而不管是否活人嘴里能夠說得出來,——那么,這些‘異樣的句法’始終不能‘據(jù)為己有’?!彼J為,“新的言語應(yīng)當是群眾的言語——群眾有可能了解和運用的言語?!爆F(xiàn)代許多翻譯家基本上都是直譯派。
所謂“直譯”是指:原文有的,不能刪掉;原文沒有的,不能增加。這與譯文的流暢與否無關(guān)。魯迅譯的《苦悶的象征》等書,文字就非常流暢,但仍然是直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