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勘察一般在工程地質測繪的基礎上進行。它可以直接深入地下巖層取得所需的工程地質條件資料,是探明深部地質情況的可靠的方法。地質勘察的主要方式有工程地質鉆探、坑探和物探,其主要任務為:
1、探明建筑場地的巖性及地質構造,即以及各地層的厚度、性質及其變化;劃分地層并確定其接觸關系;以及基巖的風化程度、劃分風化帶;研究巖層的產狀、裂隙發(fā)育程度及其隨深度的變化;研究褶皺、斷裂、破碎帶以及其他地質構造的空間分布和變化。
2、探明水文地質條件,即含水層、隔水層的分布、埋深、厚度、性質及地下水位。
3、探明地面及物理地質現象,包括河谷階地、沖洪積扇、坡積層的位置和土層結構;溶巖的規(guī)模及發(fā)育程度;滑坡及泥石流的分布、范圍、特性等。
4、提取巖土樣及水樣,提供野外試驗條件。從鉆孔或勘察點去巖土樣或水樣,提供室內試驗、分析、鑒定之用??辈焖纬傻目涌卓蔀楝F場原位試驗提供場所和條件。
地質地貌決定了一個建筑工程的場地條件和地基巖土條件,那么巖土工程勘察包括哪些地質地貌呢?下面我們來簡單了解一下吧:
(1)地質結構
地質結構包括,地層、巖性、厚度;構造形跡,勘察地所在的構造部位;巖層中節(jié)理、裂隙發(fā)育情況和風化、破碎程度,由于勘察場地大多地處平原,應劃分第四系的成因類型。
(2)地貌
包括勘察場地的地貌部位,主要形態(tài),次一等級地貌單元劃分,如果場地小且地貌簡單,應著重論述地形的平整度相對高差。
(3)不良地質現象
包括勘察場地,以及周圍是否有滑坡,崩塌,塌陷,潛蝕、沖溝、地裂縫等不良地質現象。
除此之外,如果勘察的場地較大,地質地貌條件比較復雜,或者是地質現象發(fā)育,就要有分布圖,如果場地小且地質地貌條件簡單又無不良影響就在鉆孔位置平面圖上加地質地貌界線。
長期以來,地質勘察的主要任務是為經濟社會發(fā)展提供、可靠、持續(xù)的能源資源保障。在我國經濟轉型發(fā)展的關鍵階段,地質勘察行業(yè)的責任依然是立足國內,保障國家礦產資源,為生態(tài)文明建設提供物質基礎。倡導綠色勘查,實現地質找礦工作從粗放型向精細型轉變。
一方面,通過深化成礦理論研究,減少探礦工程部署,提高實物工作量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研究和推廣減少環(huán)境破壞的地質工作新方法、新工藝和新手段,如采取水平方向鉆探工藝方法等。同時,礦產勘查工作內容要涵蓋資源發(fā)現、開發(fā)利用、環(huán)境恢復治理三個階段,即由過去單純的資源調查評價向地質環(huán)境調查、開發(fā)利用條件評價和環(huán)境影響評估及恢復治理“三位一體”的綜合調查評價轉變。
在實際的工程測量過程中,會利用科學的理論對整個工程進行測量,從而對整體質量進行評估,從總體的勘測一直細化到局部,并針對表面的機構對其進行分析,需要在表面測量具體的軸線交點,需要經過反復的測量,保證后數據的準確性,將可以估算的可用信息交至施工放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