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散
人身是消防的重中之重,以人為本的消防工作理念必須始終貫穿于整個消防工作,從特定的角度上說,疏散是建筑防火根本、關鍵的技術,也是建筑消防的核心內容。
保證建筑內的人員在火災情況下的是一個涉及建筑結構、火災發(fā)展過程、建筑消防設施配置和人員行為等多種基本因素的復雜問題。
疏散的目標就是要保證建筑內人員疏散完畢的時間必須小于火災發(fā)展到危險狀態(tài)的時間。
建筑疏散技術的重點是:出口、疏散出口以及疏散通道的數(shù)量、寬度、位置和疏散距離。
消火栓、水泵結合器
(1)室外消火栓應沿道路設置,應當便于消防車的??亢筒僮?,消火栓距路邊不應大于2m,距房屋外墻不宜小于5m;室外消火栓的間距不應大于120m;保護半徑不應大于150m。
(2)工藝裝置區(qū)內的消火栓應設置在工藝裝置的周圍,其間距不宜大于60m。
(3)水泵結合器應沿道路設置,應當便于消防車的??亢筒僮?。
(4)室外消火栓應定期維護,冬季室外消火栓、水泵結合器應有防凍措施;室外消火栓、消防水泵接合器等應設置相應的固定標識;嚴禁遮擋、填埋、圈占。
(5)室外消火栓可結合設置地點、保護區(qū)域配置消防水帶、水槍和扳手。
(6)室外消火栓宜有器材編號,并明確管理責任人;有每(半)月檢查合格的現(xiàn)場點檢記錄,并有點檢人簽字。
布線
(1)在管內或線槽內的穿線,應在建筑抹灰及地面工程結束后進行。在穿線前,應將管內或線槽內的積水及雜物清除干凈,有利于穿線后提高線路的絕緣電阻,在穿線時,必須使用護圍,以保護導線絕緣層。
(2)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應單獨布線,系統(tǒng)內不同電壓等級、不同電流類別的線路,不應穿在同一管內或線槽的同一槽孔內。
(3)導線在管內或線槽內,不應有接頭或扭結。導線的接頭,應在接線盒內焊接或用端子連接。
(4)敷設在多塵或潮濕場所管路的管口和管子連接處,均應作密封處理。穿越人防防護墻或臨空墻處,應按規(guī)范要求做好密閉處理。
(5)管路超過下列長度時,應在便于接線處裝設接線盒:
① 管子長度每超過30m,無彎曲時;
② 管子長度每超過20m,有1個彎曲時;
③ 管子長度每超過15m,有2個彎曲時;
④ 管子長度每超過8m,有3個彎曲時。
(6)金屬管子入盒時,盒外側應套鎖母,內側應裝護口,在吊頂內敷設時,盒的內外側均應套鎖母。在吊頂內敷設各類管路和線槽時,宜采用單獨的卡具吊裝或支撐物固定。
(7)線槽的直線段應每隔1.0~1.5 m設置吊點或支點,在下列部位也應設置吊點或支點:
①線槽始端、終端及接頭處;
②距接線盒0.2 m處;
③線槽走向改變或轉角處,應采用防晃吊架。
(8)吊裝線槽的吊桿直徑,不應小于6mm 。
(9)管線經過建筑物的變形縫(包括沉降縫、伸縮縫、抗震縫等)處,應采取補償措施,導線跨越變形縫的兩側應固定,并留有適當余量。
(10)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導線敷設后,應對每回路的導線用500V的兆歐表測量絕緣電阻,其對地絕緣電阻值不應小于20MΩ。
消防應急疏散走道有哪些要求?
1、消防工程施工疏散走道要簡捷平緩,盡量避免彎曲轉折和突起突落,地面不得打滑或有磕碰人的障礙物。走道上如有少于三階的踏步時,應改為帶防滑措施的斜坡,其坡度不應大于1/10。
2、疏散走道在有突出物的窄處仍應能滿足疏散的需要。公共場所的疏散走道,在高度2m以下不能有突出物。
3、疏散走道兩側的隔墻應為耐火極限不小于1h的不燃燒體;隔墻應砌至梁、板底部,并填實全部空隙;吊頂和墻面的裝飾材料應采用不燃燒體或難燃燒體材料。
4、消防工程施工疏散走道兩側的墻上一般不宜開窗口。如必須開設時,應盡量減小窗口面積消防,消防應急疏散走道的要求有哪些且在靠近火災危險性較大部位的窗上加設防火窗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