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種情況下可以提前購買墓地呢?
根據民政部門的規(guī)定,具備以下條件的客戶,可向公墓購買壽穴:
1、死者的健在配偶;
2、醫(yī)學上認可身患絕癥的病人,如惡性腫瘤、全身彌漫性肌肉萎縮、艾滋病、敗血癥等疾病,需攜帶相關有效病例證明;
3、港澳臺胞、海外僑胞,需攜帶相關有效身份證明;
4、未婚子女過世與父母合葬的,需攜帶過世子女的火化證明原件和戶口本;
5、本市孤寡老人,需攜帶戶籍所在街道開具的孤老證明;
6、年滿80周歲老人可持本人身份證原件。
生命救助中救援人員應注意的四大問題
1、救援人員在全程救援行動中,要注意傾聽遇險人員的呼喊、呻吟、敲擊等聲音,以便確定待救者的具體位置,實施救助行動。
2、事故現(xiàn)場嘻雜,會妨礙搜索行動的展開。當采用喊話、敲擊或使用生命探測儀設備及利用搜救犬搜索被埋壓人員時,要盡可能保持搜索場所相對安靜,以提高搜索的靈敏度和準確性。
3、為盡可能搶救遇險人員的生命,搶救行動應遵循六項原則。
一是救命為先,先救人后救物,先傷員后尸體;二是先易后難,先表層,后底層,逐層深入;三是先救人員密集區(qū),后救人員分散區(qū);四是先用手扒,再用工具,先簡單工具,后小型器具,再大型機械;五是先救急重傷員,后救一般傷員;六是邊挖邊救治,邊勒沾邊后送轉移。當同時發(fā)現(xiàn)有小孩、老人和青壯年的幸存者被埋壓在一處時,按照國際救援的通用經驗應該先對青壯年進行營救,老人和小孩容易因為事故受過度驚嚇,思維混亂,無法為救援人員提供可靠的信息,從而耽誤救援時間,而青壯年心理和身體承受能父都相比較強,不僅可以為救援人員提供詳細可靠的信息,還可以鈕助救援人員對老人和小孩或其他幸存者實施營救。
4、對塌陷的地下建筑災害事故現(xiàn)場,搶險救援行動要堅持“地面地下同時救援”的原則選擇發(fā)生二次倒塌概率小的截面作為救援陣地,利用軟梯、繩、9m或15m拉梯的等器材,深入到倒塌處搜救表面遇險人員
普通轉運型急救車
主要負責恢復期病人的轉運、復查等。車內備有擔架車,為患者提供方便服務。
此類接警任務占總工作量約10%,救護車配備數量占8%。
重癥型急救車
用于危重癥患者現(xiàn)場搶救,途中監(jiān)護和轉運。選擇發(fā)動機動力強、減震性能好,醫(yī)療艙寬敞、配置合理、綜合性能好的較大車輛。需配備較普通急救車更的急救設施、急救藥品和醫(yī)療設備,配備有除顫起博器、氣管插管裝置、氣囊面罩人工呼吸機、自動上車擔架、鏟式擔架、上樓擔架椅、負壓真空擔架、負壓真空夾板、頸托等,類似一間流動的監(jiān)護室或ICU病房。
根據院前重癥患者的比例和需配備此類救護車2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