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圖預算審核的方法
(1)審核法
首先根據施工圖預算計算工程量,然后將計算的工程量與審查對象的工程量逐一進行對比,同時,根據定額或者單位估價表逐項對審核對象的單價進行核實。
(2)標準預算審核法
對利用標準圖紙或通用圖紙的工程,先集中力量編制標準預算,以此為準審查工程預算。按標準設計圖紙或通用圖紙施工的工程,一般上部結構和做法相同,只是根據現場施工條件或地質情況不同,僅對基礎部分做局部改變。此種工程以標準預算為準,對局部修改部分進行單獨審核,而不需要逐一進行審核。
(3)分組計算審核法
分組計算審核法就是將預算中有關項目按類別劃分為若干組,利用同組中一組數據審核分項工程量的一種做法。首先將相鄰且有一定內在聯(lián)系的分部分項工程量進行編組,利用同組分項工程按相鄰且有一定內在聯(lián)系的項目進行編組,由此判斷同組中其他幾個分項工程的準確程序。
(4)對比審核法
對比審核法是用已建成工程的預算或雖未建成但已審查修正的工程預算對比審查擬建的工程預算的一種方法。
(5)篩選審核法
篩選法是統(tǒng)籌法的一種,也是一種對比方法。建筑工程雖有建筑面積和高度的不同,但是各分部分項工程的工程量、造價、用工量在每個單位面積上的數值變化不大。通過歸納工程量、價格、用工三方面基本指標來篩選各分部分項工程,對不符合條件的進行詳細審查。若審查對象的預算標準與基本指標的標準不同,就要對其進行調整。
(6)重點審核法
重點審核法是抓住工程預算中的重點進行審核,一般包括工程量較大或者造價較高的各種工程、補充定額以及各項費用等。
竣工結算是承包人按照合同約定的內容完成全部工作,經投資人和有關機構驗收合格后,發(fā)承包雙方依據約定的合同價款以及索賠等事項,終計算和確定竣工項目工程價款的文件。
經發(fā)承包雙方確認的竣工結算文件是發(fā)包方終支付工程款的依據嗎,也是核定新增固定資產和工程項目辦理交付使用驗收的依據;竣工結算一般由承包人或其委托有資質的造價咨詢機構編制,由投資人委托有資質的造價單位或審計單位進行審查,竣工結算審定成果文件應該由結算編制人(承包人)、結算審查投資人(投資人)、結算審查受托人共同簽署。
在開展結算審核工作的前期,相關人員須對資料的真實性進行判斷,要收集所有重要的資料,從各角度對結算審核資料進行分析,才能夠使審核工作掌握的相關的工程信息和資料內容。
準備資料的時候尤其要重視所有圖紙資料,整理圖紙時,要預防施工圖紙與竣工圖紙混淆,按照圖紙的實際目錄核仔細核對圖紙,預防缺漏。
有效預防圖紙不準確問題,提高審核計量的度。在審核前期必須認真檢查所有資料,對重點資料進行標記或分類,涉及需相關管理單位或職能部門簽字蓋章確認及書寫意見等資料,需詳細檢查及核實,排查是否存在代簽、未簽、蓋章與所對應的管理單位或職能部門不符等情況,預防審核資料不真實的情況。管理人員檢查資料時不可忽視變
更的內容以及原因,不管是設計過程中出現的變更,還是施工過程中產生的變更,都必須對變更的具體情況進行深入掌握,同時分析工程變更產生的具體影響,為日后審核或管理總結經驗。
編制依據
1、《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guī)范》;
2、國家或省級、行業(yè)建設主管部門頒發(fā)的計價定額和計價辦法;
3、建設工程設計文件及相關資料;
4、招標文件中的工程量清單及有關要求;
5、與建設項目相關的標準、規(guī)范、技術資料;
6、工程造價管理機構發(fā)布的工程造價信息;工程造價信息沒有發(fā)布的參照市場價;
7、其它相關資料。主要指施工現場情況、工程特點及常規(guī)施工方案等。 [1]
按上述依據進行招標控制價編制,應注意以下事項:
(1)使用的計價標準、計價政策應是國家或省級、行業(yè)建設主管部門頒布的計價定額和相關政策規(guī)定;
(2)采用的材料價格應是工程造價管理機構通過工程造價信息發(fā)布的材料單價,工程造價信息未發(fā)布材料單價的材料,其材料價格應通過市場調查確定;
(3)國家或省級、行業(yè)建設主管部門對工程造價計價中費用或費用標準有規(guī)定的,應按規(guī)定執(zhí)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