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檢報告顯示正常,不代表萬事大吉
首先,很多單位的體檢項目,不會根據(jù)我們的生活飲食習慣、家族史、既往疾病等情況選擇體檢項目,多會根據(jù)我們的年齡,適當增減一些體檢項目。
這樣千篇一律的體檢套餐,即便你整體體檢報告顯示一切正常,卻還是有可能遺漏一些早期病變,因為很有可能你根本沒有進行癌變項目的檢查。
其次,即便是你按照自己的需求,檢查了相應的項目,數(shù)據(jù)顯示正常也未必代表萬事大吉。
就在不久之前,我的一個朋友在大醫(yī)院做了腸鏡,結果發(fā)現(xiàn)了一個2厘米的管狀腺瘤,這種東西,超過兩厘米惡變的可能就大,她幾乎到了惡變的邊緣,但恰恰就是在半年前,她在一個小醫(yī)院曾經也做了腸鏡,卻被告知“未見異?!?。
那么問題來了,體檢前需要注意的是什么呢?下面為大家列出5個簡單的提示:
1.不一定非要跟著單位做體檢項目,而是要根據(jù)自身情況做選擇性體檢。
2.所有“過度使用”的部位都是身體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需要經常體檢。
這個過度使用多指慢性炎癥,比如慢性胃炎、慢性腸炎、慢性肝炎,甚至是慢性宮頸炎等等,因為身體在修復慢性炎癥時會出錯,癌變就是細胞變性、出錯的結果。
3.了解自己家庭史,涉及遺傳病史的項目著重檢查。
因為很多癌癥具有遺傳性,比如結腸癌,通常哥哥有,弟弟一般也會有。再就是乳腺癌,母親和姐姐患有乳腺癌,那么你對乳腺的體檢就要比別人更加仔細。
4.對頻繁不適的部位要及時檢查,不要等到體檢時才做檢查。
頻繁出現(xiàn)不適癥狀,需要及時到醫(yī)院的相關科室做針對性發(fā)現(xiàn),比如總是胃不舒服去消化科、總是咳嗽去呼吸科、總是胸悶心慌的去心內科等等。
5.女性的乳腺、子宮等項目,需按規(guī)定年齡隨檢。
特別是40-50歲以上的人,體檢的價值更高,因為此時人體的“免疫監(jiān)視功能”會隨增齡下降,體檢相當于給“免疫監(jiān)視功能”助力。
這就像一個精心設計的花園,表面上看起來繁花似錦,但只有經過專業(yè)園丁的細致檢查,才能確保每一棵植物都生長得健康、沒有被蟲害侵擾。同理,我們的身體,這個比任何花園都復雜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更需要定期的“維護”和“檢查”。
定期體檢就像是給我們身體的一個檢查,可以揭示那些肉眼看不見、日常感覺不到的健康隱患。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探討六項在體檢中不可忽視的關鍵指標。這些指標就像是透視鏡,能讓我們洞察體內可能潛藏的健康問題,幫助我們預防疾病的發(fā)生。我們將從醫(yī)學專家的角度詳解這些指標背后的科學原因,為您揭示它們在維持我們日常健康中的重要性。這不僅僅是一次科普旅程,更是一次深入了解自己身體的機會。
超聲檢查注意事項
上腹部超聲(肝、膽、胰、脾、腎)需空腹檢查;
前列腺或婦科超聲檢查,需保持膀胱充盈(憋脹尿);
腔內婦科B超檢查于已婚或有性生活者;
乳腺超聲檢查時間月經后3-7天;
如果重要臟器有手術史及做過乳房充填,要告知醫(yī)生。
經顱多普勒檢查注意事項
經顱多普勒檢查前半小時不要劇烈運動。
放射科檢查注意事項
未成年人、準備在半年內生育的男女、懷孕或可能已受孕的女士,不能做放射檢查;
做放射科檢查,請勿佩戴首飾,不宜穿帶有金屬配飾衣服,X光檢查前應去掉上身佩帶的金屬性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