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灰盒上等的木材有哪些?
1、金絲楠陰沉木:金絲楠陰沉木多產于四川,當地人稱為“烏木”,又叫“炭化木”。金絲楠陰沉木是大自然留給人類的瑰寶,是一種不可再生的極度稀缺資源。因這類木材年代久遠、密度大、質堅體重,常被人們用來制作家具。
2、金絲楠木:金絲楠木是我國特有的珍貴木材,主要產于湖北西部、貴州西部及四川地區(qū)。金絲楠木于1984年被列入《珍稀瀕危保護植物名錄》,現為國家二級保護織物。
3、大紅酸枝:大紅酸枝原產地為中南半島,主要分布在越南、老撾、柬埔寨、泰國等地。古代因為越南北部交趾郡生產的紅酸枝木品質上乘,因此此地生產的紅酸枝木以“交趾”冠名,加上紅酸枝木屬于黃檀屬,因此又稱其為“交趾黃檀”。
4、黃金樟木:黃金樟木又叫“連桿果”,是緬甸三大國寶之一。緬甸黃金樟木主要產于東南亞熱帶雨林中,主要分布于緬甸以及云南高黎貢山脈一帶,黃金樟木生長期緩慢、硬度高、不易磨損,常用來制作名貴家具。
5、紫檀木:紫檀木是紅木中的木材,是一種顏色呈深紫黑的硬木。適用于制作家具和雕刻藝術品。用紫檀制作的器物經打蠟磨光不需漆油,表面會呈現出緞子般的光澤。
殯葬改革的方針
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已經進入了一個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他還在多種場合反復強調“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梢婞h是把包括環(huán)境實現“綠水青山”在內的“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施政目標的。這其實也是深化改革的方向,也是我們殯葬改革的方向。
首先火化要消耗能源,無論是油、電還是天然氣。燒卻一具遺體還是要消耗不少能源的(有不少火葬場為了節(jié)省能源提率而用鐵鉤子破壞遺體,那是嚴重有違人道的);而土葬雖然也消耗一些可再生的木材,但基本上是不消耗能源的。
其次火化過程中會產生不少二惡英,而為了減少二惡英對空氣的污染,對廢氣的二次燃燒又要消耗一定的能源。雖然也有像日本的株式會社東京博善那樣用火化過程中所產生的熱能來發(fā)電那樣的節(jié)能創(chuàng)新,但實際上火化熱能所能夠產生的電是遠遠比不上所耗費的能源的。當然在象征意義上那是非常了不起的!
什么是“喪葬陋俗”?
我們再來看看《殯葬管理條例》第二條【管理方針】里的第二個內容“革除喪葬陋俗,提倡文明節(jié)儉辦喪事”。這雖然也包括了“葬”,但主要還是針對“殯”的,也包括兩個內容:一是否定性的“革除喪葬陋俗”,二是肯定性的“提倡文明節(jié)儉辦喪事”。那么什么又是“喪葬陋俗”呢?《殯葬管理條例》中并沒有具體而詳細的說明。
毋庸諱言,傳統文化中既有的、應該繼承的精華部分,又有腐朽的、應該摒棄的糟粕部分。但精華和糟粕都是由人的價值觀而論的,有的因人而異,有的因時代的發(fā)展而改變,很難一概而論。喪葬也不例外。中國古代社會雖然沒有直面死亡(包括宗教)的傳統,但還是有著一整套比較完整的喪葬習俗的。可惜至少有三個因素使得中國的傳統喪葬習俗不能正常地繼續(xù)發(fā)展下去。一是以文化大革命為代表的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割斷了傳統,使傳統出現了長期的斷代;二是改革開放以來,“開放”使西方文化進入中國帶來了很多新的東西沖擊了中國傳統文化;三是數以億計的人口大移動的中國鄉(xiāng)鎮(zhèn)化運動,使得農耕時期的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都已不能夠適應新時代的城鎮(zhèn)生活,所以就必須“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