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花煙
共同花煙與上述幾種類型煙*的根本區(qū)別是在植物分類學上屬于不同的種,生物學性狀差異很大。一般株高50-100cm,著葉10-15片,葉片較小,卵圓形或心臟形,有葉柄;花色綠黃,種子也很大;生育期較短,耐寒,多被種植在高緯度、高海拔和無霜期短的地區(qū)。一般黃花煙的總煙堿、總氮及蛋白質含量均較高,而糖分含量較低,煙味濃烈。據考證,黃花煙在哥倫布發(fā)現新大陸以前,就在墨西哥栽培,它的起源地是玻利維亞、秘魯和厄瓜多爾高原,現被廣泛種植在亞洲西部。前蘇聯種植黃花煙多,他們稱為蟆合煙。我國栽培黃花煙的歷史也較久,分布地區(qū)廣,主要產區(qū)在新疆,甘肅,黑龍江。產品中以蘭州水煙、關東蟆合煙和伊犁蟆合煙負盛名。某些國家如美國雖種植黃花煙,但不作吸用,只供制造硫酸尼古丁。
生產“中華”煙的問題是原料,剛開始生產時,用的原料全是進口煙葉,后用國產煙葉替代,質量不夠上乘。1954年,輕工業(yè)部食品工業(yè)管理局派出工作組到煙廠,就“中華”煙質量問題開展調研。在研究試制國產煙葉替代中,使用了許昌、山東、福建、貴州等煙葉(從一、二級煙葉中選拔)。在計劃經濟的年代,中央規(guī)定,上述地區(qū)的一、二級煙葉全部調撥到上海,以確保“中華”煙的生產量。同時規(guī)定,“中華” 煙配方由食品工業(yè)管理局管理,調整配方結構須得到批準。
卷煙是特殊消費品,“中華”牌卷煙的特殊性體現得尤為深刻,頗值得回憶。一是在五六十年代,“中華”牌卷煙是我國政府用于招待中外賓客的指定牌號,外交部門每年向上海卷煙廠定購一批“中華”牌卷煙,主要規(guī)格是五十支聽裝和二十支軟包裝,既用于國內接待又分發(fā)到中國駐外使館招待來賓。為了運輸方便并確保“中華”牌卷煙品質及口感,包裝要求特別講究,如“中華”牌軟包每十條用鍍鋅鐵盒密封抽氧真空,每十只鐵盒套裝木箱用鐵皮緊固,供駐外使館使用一年。二是“中華”牌卷煙出口始于1954年,受到海外華僑和華人的喜愛,早的客戶是香港德信行和澳門信中行,六七十年代在廣州出口商品交易會上“中華”牌卷煙也是供不應求,到目前為止“中華”牌卷煙出口份額仍占國內出口卷煙首位。三是“中華”特制聽裝卷煙曾作為禮品贈送給東歐,每年一千聽。四是1968年起中國民航總局向上海卷煙廠定制硬盒十支裝與硬盒五支裝“中華”煙作為乘坐中國民航航班紀念品,贈送給中外乘客,1978年終止,歷時十一年。五是“中華”牌卷煙長期作為商品進入外輪供應公司、友誼商店和華僑商店。由于“中華”煙生產數量有限,市場上難以買到,外賓、華僑與海員在國內購買“中華”牌卷煙需用外幣或外匯到外輪友誼或華僑商店購買,被稱為卷煙。直至中國總公司成立,卷煙納入省市計劃才逐漸淡化。
“黃金葉”品牌卷煙于1951年創(chuàng)牌投產。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黃金葉”成為了風云一時的全國產品,并暢銷于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qū),不僅成為中國民族卷煙工業(yè)的代表性品牌,更成為了河南的一張經濟名片。曾多次榮獲國家及省部級優(yōu)質產品獎。并在1999年榮獲國家統計局發(fā)布的中國十大暢銷牌號之一。2006年,“黃金葉”被認定為“商標”。